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部 > 部委动态
教育部:留学"逆差"将缩小 打造"留学中国"品牌
2013-10-25    新华网

字体大小:

权威访谈:留学“逆差”将不断缩小,努力打造“留学中国”品牌

——专访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张秀琴

  新华网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吴晶)近日,习近平主席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引发人们对“留学”这个话题的关注。近年来,伴随着自费出国热、留学归国潮,来华留学也在悄然升温。

  来华留学有着怎样的历史?有着怎样的变化?我国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为何存在“逆差”?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

推荐内容>>习近平:留学人员要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中国梦 
推荐内容>>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百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60年来华留学规模百倍增

  记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来华留学的规模增长了多少?

  张秀琴:1950至1951年初,作为政府交换奖学金生,33名东欧学生抵华,在清华大学“中国语文专修班”学习,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接受的首批外国留学生。此后的28年间,我国累计接受培养了12,800余名留学生,几乎全部由我国政府提供奖学金资助,这期间接受留学生的规模、国别和数量都十分有限。

  1978年至八十年代末,中国政府奖学金规模持续增长,1989年的奖学金人数达到3871人,生源国逐步扩大,资助水平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自费留学生从无到有,人数迅速增长。进入21世纪后,来华留学生人数稳步增长,中国政府奖学金规模逐步扩大。2012年,全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32.8万,生源扩展到200个国家和地区。

  留学“逆差”有客观原因

  记者:一段时间以来出现了类似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之间存在“逆差”的说法,该怎么看?

  张秀琴:2012年,按照粗口径统计,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近40万,在华外国留学生人数近33万,从绝对数量上看,的确有“逆差”存在,这是在国际比较的大背景下,由我国高等教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水平决定的。但是,应该看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提升,各国青年对来华留学的价值不断有新的认识,借重和期待不断上升。

  据美国《2011年门户开放报告》,中国已成为美国学生十大留学目的地中唯一的亚洲国家。更有研究表明,2011年来华留学教育为我国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约为147亿元,对我国GDP总量的贡献约为282亿元,为约24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国内发展和创业机会的丰富,也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归国,这也将对来华留学形成正向引导。因此,这种留学“逆差”仍会在一段时间内存在,但是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留学服务机制的完善,相信这种“逆差”会不断缩小。

  中国政府有这种信心和能力,并已在2010年发布的《留学中国计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全年在华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的战略目标。

  “请进来”带动“送进来”

  记者:许多世界发达国家,都把留学生教育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我国对此如何定位?

  张秀琴:60多年来,中央紧密围绕着国家战略和发展需求,不断加大对来华留学奖学金的投入。在中央带动下,2012年已有约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地方政府奖学金,投入总规模持续增长。国家开发银行、华为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特别是一些外向型企业也捐资设立来华留学奖学金,培养企业发展人才本土化所需的国际化人才。

  此外,在中国“请进来”的奖学金政策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出台了把学生向中国“送进来”的举措。巴基斯坦、泰国、伊朗、坦桑尼亚、巴西等国家政府都先后设立了国家层面的奖学金项目。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访华期间宣布了4年向中国派遣十万名留学人员的计划;加拿大总理哈珀2012年访华时提出5年内中加两国双向留学生达到10万人的目标;英国文化协会今年5月宣布,计划三年内把其资助的赴华英国留学生人数增加至少3倍。

  让来华留学成为当代中国的教育名片

  记者:中国还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来华留学工作?

  张秀琴:60多年来,来华留学毕业生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校友,如泰国公主诗琳通、约旦公主拉娅,和刚刚当选埃塞俄比亚总统的穆拉图等。据不完全统计,从我国毕业回国的留学生中,有40余人次在本国担任了副部长以上职务,有近20人先后任驻华大使,有60余人任驻华使馆参赞,还有一些成为著名学者教授和大企业家,更多的则是本国建设的各方面宝贵人才。

  当前,面临新的国际环境和发展机遇,一批又一批的留华毕业生,是中国营造友好国际环境、发展软实力、实现“中国梦”的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今后要根据《留学中国计划》的部署,采取几项主要措施,包括:一是重点发展英语授课学位课程和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比较优势的学位课程;评选一批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汉语授课品牌专业,并评定若干个国家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教育质量监督。二是进一步完善以中国政府奖学金为主,地方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奖学金为辅的多元化来华留学奖学金体系;根据来华留学生源的不同特点,打造一批面向不同国家及地区的专项奖学金项目。三是拓展宣传渠道,改版并升级来华留学官方网络平台“留学中国网”,鼓励高等院校进一步完善来华留学招生网络,建立并完善毕业生网络。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破解留学逆差难题 中国教育如何影响世界
· 美多所大学报告中国学生减少 校方感到担心
· 留学:“不差钱”背后的文化交流互鉴
· 西安渐成留学人才 回国创新创业首选地
· 教育部发留学大数据:中国成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
· 2018留学风向观察
· 李克强: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
· 父母学历高,孩子更爱留学?
· 教育部: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 亚洲国家成为留学新选择 "小语种"成了新"热门"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