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高考阅卷专家:作文有三忌 慎用网络用语
2011-06-07    新快报

字体大小:

  选写擅长文体慎用网络用语

  广东高考阅卷专家提醒考生作文有“三忌”,勿谈争议性太大话题

  2011年6月7日,高考大战即将开打,首场“战役”——语文考试更显意义重大。“考生预留40分钟写作文,立意要深刻、准确。每年有九成以上考生选写议论文,文体无好坏之分,重点是选择自己擅长的来写,避免去谈争议性很大、很难解决的问题……”昨日,记者采访了几位具有多年高考阅卷经验的专家,为即将奔赴战场的考生支招。

  九成多考生写议论文

  用多长时间写作文为妥?曾担任多年高考语文科作文组组长的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文系教授柯汉琳建议,考生可预留40分钟左右来写作文。考生在下笔前,要审好题,看清提示,下笔前构思清楚,争取按着构思写,写完检查一遍。

  “往年的高分作文多是议论文,因为它是多数考生能驾驭的。”柯汉琳告诉记者,每年有九成以上的考生会选写议论文,只有4%-5%的人写记叙文和散文。“记叙文可能语言更优美、文学色彩更浓,更吸引评卷老师。但构思文章,对事件的处理需要花较多时间,描绘好事件的过程会比较难。”他分析道。

  柯汉琳坦言,文体没有好坏之分,考生应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来写。“学生如果能把戏剧写好,也会让评卷老师耳目一新。但高考是求稳妥的考试,不熟悉的文体不要冒险。”

  使用网语或被扣分

  据了解,作文中每出现3个错别字,考生将被扣1分。而对于考生在高考作文时使用网络热词,是否作扣分处理,众专家意见不一。

  柯汉琳认为,文章中偶尔用一些网络用语,无须扣分。像“给力”等网络用语,许多主流媒体都使用了,它们被大众所认可,考生用了之后还能增添文章的生动性。但如果作文大量使用网络用语,则可能影响评分。

  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玉金则表示,历来都反对考生在试卷中使用网络热词,考生作文中出现“给力”、“伤不起”这样的语言会被归入“用词不规范”,作文评分肯定会受影响,肯定要扣分。

  同为语文评卷组的老师,曾担任多年高考语文科作文组组长的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妙云则建议,为避免出现分数上的争端,不建议考生用网络热词,“天书”一样的网语就更不要用。

  勿谈争议性太大话题

  柯汉琳透露,全省每年有20篇左右的作文被评为满分。“高分作文都满足立意深刻、准确,使用材料生动、新颖,语言表达丰富、优美等要求。”他建议考生使用一些较为新鲜的材料,在文章中适当使用一些历史故事、诗词诗歌等。

  同时,他也提出高考作文的三大“忌”。一是不按命题写,题目中规定不能写诗歌,考生还写。二是“套题”,即考生事先背好几篇文章,按考试题目稍加改动后,默写交卷,有的甚至原封不动照抄范文。三是讨论一些争论性很大、很难解决的问题。有的考生对一些国际政治事件乱发议论,观点却与有关口径、普遍认知相去甚远。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虚拟现实成了高考作文题,你真得了解什么是VR
· 解析2015年高考作文:作文分层书写易得分
· 点评2015年高考作文:16套作文题折射教改新走向
· 2015年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作文题目
· 高考共16套作文题 大数据自媒体时代语文怎么考
· 高考作文“跪求零分”未能如愿 阅卷老师给1分
· 对话 挑错 今年高考作文流行考“莫言”
· 高考作文改革:中学语文教学改革“风向标”?
· 高考作文,写下怎样的人生感悟?
· 北京高考作文禁用繁体系误读 目前高分作文仍少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