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专题 > 校园贷
大学生被校园贷“绑架”
2016-08-10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一到月中,杜晓晓(化名)的心就莫名地紧张起来。因为又到了该还贷款的日子,那是好几笔以她的名字贷出来、她却从来没见着一分钱的贷款。

  “都是我的室友借用我的身份证和学生证以我的名义贷的款。”杜晓晓说。

  最初,这个廊坊师范学院的大一学生只觉得是帮了好朋友一个忙,却没想到这给她以后的生活带来了大麻烦。从那之后,以她名字贷款的账户出现在好几个贷款平台上,陆续从各平台打来的催还款电话,以及室友小邓的退学,让她觉得自己掉入了一个无底洞。

  从3月开始,杜晓晓开始在各个维权平台上发布求助信息,希望有人能够帮她解决这个“大麻烦”。4月初,她收到了来自共青团中央青少年维权在线的回复,这让她看到了一线希望。

  这是一个由共青团中央主管的公益服务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青少年提供各种法律咨询与援助。

  在这个平台上发布求助信息的并不是只有杜晓晓。

  “近一个月以来,青少年维权在线已经收到了多个类似的求助信息,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负责维护青少年在线平台的北京志诚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胜利告诉记者,他们除向有关部门呈送问题专报、在网上广泛发布“校园贷风险警示”外,正在越来越多地搜集全国各地的个案,从一个一个的个案入手,积极帮助这些大学生维权。

  被校园贷打乱的生活

  从2016年1月18日开始,杜晓晓的生活就再没平静过。

  那一天,室友小邓(化名)向杜晓晓提出帮其在网络贷款平台名校贷上以她(杜晓晓)的名义办理贷款1万元左右。

  “她说男友做生意需要钱,保证这钱以后一定还上。”杜晓晓几乎想都没想,就帮了这个忙。

  她带着自己的身份证和学生证跟小邓去办理了名校贷的手续,还在工商银行办理了一张银行卡,此后这张卡成为小邓贷款取款的专属卡,卡号和密码杜晓晓全都不知道。

  然而,第二天,小邓又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贷款要求,“她说让我再帮她办个优分期。”这次小邓给出的理由是“只是借100元出来,马上就能还上”,杜晓晓也就没有在意。

  但是,让杜晓晓没想到的是,当天晚上她的手机收到了一条银行短信,短信显示以其名义办理的那张工行卡上有两笔进账,一笔是来自名校贷的1.44万元,另一笔是来自优分期的2900元。

  这让杜晓晓有些许不安,她很快给小邓打电话询问,为什么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又私自贷了2900元。

  “她说她就是先借出来花着,并再次保证一定还上。”杜晓晓说,但是直到第二个月,优分期平台给自己的手机发来“逾期未还”的短信,小邓都没有把钱还上。

  此后,杜晓晓又陆续发现了更多的贷款,有的是自己根本不知道的。

  3月16日,小邓的家人知道了女儿贷款的事情,从老家广西赶到学校。第二天,小邓当着其家人,以及杜晓晓家人的面,给杜晓晓写了保证书、欠条,并还了名校贷的第二期、第一期。尽管小邓和家人承诺会按时还上,但那些催款单上的数字还是像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让她觉得疲惫不堪。

  4月7日,第一次坐在王胜利面前的杜晓晓皱着眉头,几个小时的交流中,脸上始终没有露出笑容。

  “害怕。”这是她说得最多的两个字。

  她说她害怕室友不再还款,账再落到自己身上,她更害怕有些逾期未还的账单会不会影响自己以后的征信。

  “已经影响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上课的时候也老想着这事。”她说。从年后开始,她几乎一直在为这事奔波,直到现在,以她名义贷的款还有近3万元没还上,这对一个月只有500元生活费的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湖南邵阳的吴玉容女士因为校园贷款也已经被困扰了很长时间。

  从去年3月,在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读大二的儿子王征(化名)开始在各个网络贷款平台上贷款,用于购买网游装备及其他购物,直到10月,有催款电话打来之前,她还不知道儿子在外面到底惹下了什么事。

  “第一次有平台打来电话,说我儿子贷了款,逾期了,然后联系不上他,要我们赶紧还上。”那一次,她还不太相信儿子会这样,她给儿子打电话求证,儿子没承认,说没借钱。

  但是此后,又陆陆续续有多个平台打电话来催款,吴玉容急了,开始逼问儿子。“没办法了,他就跟我说了这事情。”

  名校贷、嗨钱网、佰仟分期、优分期、云分期、人人分期、分期乐、捷信、心仪贷……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此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么多这样的平台,也不理解为什么他们在不跟家长核实情况、也不考虑学生还款能力的情况之下,仅凭一张身份证和一张学生证就把钱给了孩子。在她看来,叛逆贪玩的儿子固然有错,但那些贷款平台更是不负责任。

  “注册登记的时候有父母的联系方式,你们为什么不给我们打个电话核实一下,就把钱给我们小孩呢?”在收到一个催款电话的时候,她大声质问对方。

  没想到却招来对方一顿挖苦,“他说‘你自己的儿子怎么不管好,他说没钱吃饭,求我们借钱给他,我们好心借钱给他,你倒反过来说我们不好’。”

  频繁的催款电话,让吴玉容觉得疲惫,“多的时候一天四五个,有的还威胁恐吓,还有说要起诉我们的。”

  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学习和生活,吴玉容和丈夫揽下了其所有的债务,开始定期为儿子还款,“每个月还1400多元。”

  可是让她心痛的是,在还清优分期平台上的钱并得到对方保证不再借钱给儿子没多久,她发现儿子又在该平台上借了钱。

  利息越来越多,需要还的钱似乎总也还不清。吴玉容和丈夫对儿子失望了,甚至动过“跟他断绝关系”这样的念头,儿子急的时候也说过“不要管我,不行我就去卖肾”这样的话,但血缘关系终究切割不断,吴玉容无法完全放弃儿子。

  她在网上到处发布求助信息,至今为止,只有青少年维权在线回复了她,并和相关律师见了面。

  “好像又看到了一线希望。”吴玉容说,她把这个维权渠道当成最后的救命稻草。

  “从来没想过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杜晓晓一直都觉得自己就是单纯地想帮朋友一个忙。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她没有太多朋友,跟小邓走得算是比较近,所以当小邓提出要以她的名义贷款时,她觉得出于朋友情谊,根本就没办法回绝。

  “从来没想过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杜晓晓说。

  她把这事看成跟同学间借钱一样平常,“你说同学跟你借钱你能不借吗?”她问过寝室其他同学,如果小邓请她们帮忙贷款,她们会不会答应帮忙,“结果她们都说应该会。”

  她也从来没想过,在帮小邓贷款的时候,让其为自己打个借条。甚至第一次在名校贷平台上贷款时,她还听从对方的话,拿着身份证拍摄了一段视频,内容大致是贷款是出于本人自愿。

  她害怕这会成为小邓和家人拒绝还款的理由。

  事实上,小邓家人确实拒绝了一笔还贷,那是一笔3000元的贷款,小邓的姐姐表示,因为妹妹自己也贷了很多钱,她要先查清楚再说。

  3月27日,杜晓晓去工商银行打了份明细清单,发现她办理的那个银行账户上有两笔不知名汇款,一个是3000元,一个是3500元。

  杜晓晓慌了,“也就是说她在我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还办理了别的贷款。”这让她觉得害怕,她无法想象自己身上竟然背负了那么多无形的债务。

  家人给她发了一堆网上查来的校园贷款平台,她挨个登录查询,结果在一个叫闪银的平台上查到一笔3500元的贷款,还有好几个平台也有注册贷款账户,但手机号不是她的。

  “不知道没查到的还有没有。”杜晓晓说,此时的她已经不相信小邓的话了,只想催促她和她的家人尽快把钱还上,并销掉账户。

  她也曾经试过报警,但是派出所因为没有确凿证据,未予立案。

  杜晓晓终于意识到“这确实是很严重的一件事”了。如今,小邓已经退学,发给她信息也经常收不到回复,她不知道这个事情最终的结局会是什么。

  而吴玉容最初也没想到校园贷款给儿子和自己带来了这么大的影响,她总想着把那些钱赶紧还完了就算了,“生活还是要回归正常的轨道”,但是儿子后来又去偷偷贷款,让她意识到儿子好像对这事上了瘾,而且高额的利息让她觉得那是一个无底洞。

  在王胜利看来,大学生之所以被校园贷款影响至深,是因为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观念和淡薄的法律意识,“他们想买东西没钱,而在贷款平台又可以轻易地拿到钱,这就让他们很容易去选择这种方式,但同时他们没有信贷风险意识,不清楚贷款逾期的法律后果,这就会造成一些坏账,从而被频繁催款,产生高额滞纳金,影响大学生及家人的正常生活。”

  而在此前出现的河南大学生因校园贷而跳楼自杀的事件也是因为这样,非理性的消费观念和缺乏自控力让这位大学生在校园贷款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无力偿还而走上绝路。

  如何帮他们摆脱校园贷的阴影

  王胜利对青少年维权在线收到的求助信息大致分了一下类,试图对不同的类别进行不同的帮扶援助。

  “一类是自己在多个平台上贷款,逾期还不上的,例如湖南吴玉容女士的儿子。一类是被冒用或借用信息办理贷款的,例如杜晓晓。还有一类是被骗做兼职,有很多大学生被诱导将校园贷误作为一种兼职途径,通过人拉人的‘传销式’方法推销网贷以获取提成,四川成都有十几个大学生都是因为这样的方式被骗。”他说。

  因为求助信息的增多,青少年维权在线还专门发布了警示信息,提醒大学生们注意贷款合同中的利息、服务费及滞纳金等约定,注意不要用自己的证件替别人办理贷款,更不要在多个平台间互贷互还,呼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充分认识贷款风险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合理需求和实际经济能力,谨慎使用“校园贷”。

  王胜利还建议,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让他们能够理性消费,使其认识到校园贷款的风险,普及金融法律常识。

  在王胜利看来,帮助这些已经深陷校园贷款泥潭的大学生维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这些大学生手上并没有什么证据证明那些贷款是非法的。

  “就像杜晓晓这个案例,她手上只有一份来自小邓的保证书,以及一些还款记录和查询记录。”他说。

  但是为了让那些大学生摆脱校园贷的阴影,青少年维权在线的法律专家还是尝试介入杜晓晓的案例,希望为此类被校园贷影响的大学生寻一个出口。

  目前,王胜利已经与杜晓晓面谈过两次,详细询问了其用自己的名义帮助小邓贷款的全过程,除了相关的资料证据收集,他和专家团队还拟好了对贷款平台的诉状,准备为她打一场维权的仗。

  而对于四川、湖南等地的个案,王胜利表示,也已经指派地方的专家团队进行接触跟踪,并随时准备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大学生兼职“网红”隐患大:信息泄露、报酬缩水
· 八成大学生为“手机控” 三分之一上课时间玩手机
· 中国大学生发明“通用芯片” 有望让5G通信“通全球”
· 全国首个大学生“双创”知识产权维权机构成立
· 大学生热衷海外研修:名额提前半年就被抢光
· 大学生寒假须注意哪些安全事项?这份指南请收好
· 北京8所大学生创业园入孵化体系
· 大学生莫做课堂“低头族”
· 教育部:2018年全国820万大学生将毕业 就业形势严峻
· 61.7%受访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0~2000元之间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