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专题 > 毕业寄语
北大毕业典礼校长寄语:不要人云亦云,要理性思考
2016-07-06  京华时报  

字体大小:

  日前,北京大学3185名本科生迎来毕业典礼。典礼现场,校长林建华以最近发生的国际大事为例,提醒广大毕业生不要人云亦云,信息时代更需要理性思考。

  7月5日上午7点半,北大邱德拔体育馆门口已排起长队。8点半,伴随着学校艺术社团诗朗诵《永远的校园》,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正式拉开帷幕。

  在“最后一课”校长致辞中,校长林建华称要和大家谈一个有点严肃的问题,“网络时代更需要理性”。他以最近发生的国际大事英国公投离开欧盟、美国大选陷入哗众取宠、巴西总统遭到弹劾等为例,指出“网络和人们交往方式的变化为这些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后,他谈到虚拟社区,指出网络可以帮助人们方便地学习,但随之而来的也有负面效应。比如,大量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信息占据了人们的视线,也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虚拟社区人们的猎奇心被放大,善良因习以为常而不受关注,而那些超出常理的奇人异事、耸人听闻的传言却广为传播。”

  因此他认为,人类的理性思维变得更加重要。大学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能明辨是非、坚持真理,而非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最后,林建华语重心长地说,“在这分别时刻,希望伴随你们的不仅有专业知识和生存能力,还有经过激烈思想碰撞形成的坚定信念和价值观;不仅有真诚的同学情谊,还有北大人的家国情怀;不仅有对燕园的美好回忆,还有守正、奉献、超越和敢为天下先的情感”。他强调,“我们是被历史塑造的,同时,我们也将创造历史”。

  >>人物

  古生物学毕业生安永睿:

  很享受一个人一个专业

  2014年,“一个人的毕业照”使默默无闻的北大古生物学专业学生薛逸凡成为“网红”。如今,北大再现“一个人一个专业”,安永睿成为今年北大古生物学专业的唯一毕业生。

  来自贵州贵阳郊区的安永睿,1994年出生,4年前以670多分的成绩位列全省十几名,被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录取。按照元培学院的人才培养机制,前两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大三才开始专业教育,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专业。

  安永睿回忆说,他从小对自然、地理、生物类东西感兴趣,他还特别咨询过薛逸凡,“网红”学姐表示十分支持。最终,只有他一人选择了古生物学专业,身边同学多数选择了数学、计算机专业。但他非但没感到孤单,反而觉得很享受。

  本科期间,安永睿有两名导师指导,经常和相关学院同学一起上课,私下也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在课程选择和研究方向上自由度也高,安永睿说自己很喜欢元培学院的培养模式。

  7月5日的毕业典礼,安永睿坐在180多名元培学院的学生中并不起眼。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安永睿一直面带微笑,文静内敛。他笑称,因为自己的性格错过了好多女生,“没来得及表白人家就已经名花有主”。

  安永睿说,他喜欢听京剧、昆曲、粤剧,会唱戏,且各种角色都擅长。

  中学期间,他喜欢四处游走,足迹遍布家乡附近的百余个乡镇。大学期间,他参加了北大的徒步爱好者协会,登上东灵山、海坨山等北京知名的高峰。这个暑假,他计划开启一段从云南到西藏的旅行。他直言,“因为我是自然的执着爱好者”。

  安永睿已被保送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第四纪地质方向直博生,方向是气候与海洋变化。对于未来,他期望能走学术之路,做一名大学老师,或进入科研机构工作。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大团队,打造AI时代的软件基座
· 北大副校长张锦:当前基础研究主要有三种类型和路径
· 樊锦诗捐赠千万元支持北大敦煌研究
· 人工智能国际顶级会议比赛,北大学生夺冠!
· 北大团队重大发现!癌症治疗新希望
· 北大:正在编制第二期“双一流”建设方案
· 北大开发微肿瘤预测模型:药效准确性逾90%,待大规模验证
· 北京大学举行“疫情重袭后的全球治理”理论研讨会
· 66岁北大教授跨越13小时14000公里的硬核课堂
· 北大和复旦获批重量级科研平台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