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缺口500万!人工智能人才如何“高校造”
2018-04-04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启动,中外专家开馆授徒——

  近日,“中国高校人工智能(AI)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将邀请中美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对教师和学生开展培训,计划5年内培训500名教师和5000名学生。

  “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由教育部、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北京大学共同设计实施。通过多层选拔,从全国重点计算机高校中筛选出100名教师和300名学生参加2018年培养计划,探索适合中国高等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预计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急需高质量人才的保驾护航。

  去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那么,高校如何立足国家需求和产业需要,培养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我国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根据高盛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统计,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中国却只有5%左右。”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副院长王咏刚说。

  创新工场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显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落差体现在顶尖人才鸿沟、师资力量薄弱、教育体系不足3个层面。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从业者数量和科技公司研发团队规模,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北大是我国率先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科学研究的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创办了国内第一个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至今,北大培养了智能科学方向本科生500多名、研究生上千名。

  “学校一直致力于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适合中国高等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北大副校长田刚说。今年起,北大设立“AI创新硕士”培养项目,培养AI领域学术、产业、创新三维复合型人才,是全球人工智能硕士培养体系中的首创。

  “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包含高校教师AI培训班和高校学生AI深度学习训练营,注重师生联动、校企结合、国际合作。此次高校教师人工智能培训班,特邀中科院外籍院士、图灵奖获得者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李开复等中美人工智能领域著名专家担任培训导师。

  关于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王咏刚介绍,一方面瞄准国际前沿科研方向,邀请学术大师讲授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从产业需求出发,高度强调项目实践在AI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学员们设计了既充满挑战又富有乐趣的实践项目。

  从学科设置上看,在美国、英国等人工智能发展高地,著名院校大多设有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而在中国,人工智能专业多分散于计算机和自动化等学科。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杨放春认为,由于人工智能在我国不是一级学科,导致其相关专业教学和科研活动散落在其他多个一级学科中,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不是重点学习内容,学时占比也较少,存在着高开低走、碎片化、低水平重复问题,影响了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说,将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师资力量与水平、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能力与水平,建设完善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推动中美高校人工智能教育与科研的交流合作。

  许涛透露,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引领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通过科教融合、学科交叉,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人工智能或重塑教育范式 学者:标准化教学变个性化学习
· 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区别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指南: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制定"行为规则"
· 英国明确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立场
· 推进人工智能与产业紧密融合
· 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大讨论:用互联网治理方式来治理人工智能
· 学位法草案初审:利用人工智能代写学位论文等行为或被撤销学位证书
· 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规范应用健康发展?
· 人工智能+教育有哪些应用场景?
· 张人禾院士:科学智能已成人工智能重点发展方向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