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毕业生增加67万 高校就业形势严峻的背后
2002-12-13    吴日辉 张翼

字体大小:

  潘磊是一名大四学生,1999年以刚过本科线一分的成绩考上位于山西太原的华北工业大学,而他的家在北京,高校大规模扩招使他有机会考上本科大学,现在马上要面临就业。为了能回北京找到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他经常从山西跑回北京参加招聘会,他每次回北京的行李很简单,一叠个人简历和一套几千元的西服,他的行程也很简单,周六周日参加招聘会,周一回校。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第一批本科生将于2003年毕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212万,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30%,2003年高校毕业生将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潘磊和他们一样,是这212万大军中的一员。笔者在近日的采访中感受颇深。


  用人单位:看重上岗能力

  今年的大学生就业高峰来得如此之早,似出意外,其实也在意料之中。各地风风火火举办的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会,每个会场都引来了数以万计的学生。作为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方,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什么特点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息息相关。与广大毕业生满怀希望地四处投简历相比,一些招聘单位却对厚厚的简历有些冷淡,他们更看中毕业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因此,没有工作经验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道门槛。某文化传播公司负责招聘的主管说:“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立刻上手的人。如果明天就让你上班,你能立刻为公司产生效益吗?”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强否,是影响毕业生就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但应届毕业生也有其自身优势,联想集团人力资源部的戚克冬就认为应届生具备知识结构新、学习能力强、可塑性好、工作有冲劲等特点,对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很有益处。采访中,笔者了解到,用人单位在注重求职者的适应能力的同时也很看重综合素质。联想对求职者的要求是:做事有韧性;善于与人沟通,有上进心,学习能力强,有创新思维等。

  
  学生心态:先就业再择业

  在各招聘会现场,从毕业生的聊天中听到最多的话往往是“先找个单位干几年再说”。“先就业,再择业”在扩招后成为大学生择业时的主要心态。南昌大学99级新闻系的小黄说:“今年这么多本科生毕业,而多数单位招的都是有工作经验的人,我觉得我们还是先找个地方落下脚,以后发展有的是机会。”目前毕业生持此种就业观念的非常普遍。据北京市人事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处长赵玉斌介绍,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心态正在调整,据调查,毕业生对工资的期望由原来的约2500元下降到了1500元左右。

  但毕业生还是很难摆脱“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心理怪圈,大学生就业“扎堆儿”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中央民族大学的小蒋深有感慨地说:“留在北京确实很困难,而且工作不一定很好,但明知困难也不能回家乡广西,因为同乡人会认为你没出息,只要你考出去了,就要在外面混出个‘人样’才能‘衣锦还乡’。”

  北方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李谏老师说:“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两个原因,一是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放不下思想包袱;二是基层的就业环境难以让毕业生人尽其才,以前存在户口、档案等问题。不过,现在这些问题已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毕业生下到基层,来到西部将得到政策上的鼓励。”2002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中就已经指出,对到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户口由政府主管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提供免费人事代理服务。还专门规定到西部贫困边远地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提前定级,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高定工资标准。

  
  人才需求:只是相对过剩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体,因为扩招而不断增加的学生给学校的后勤、就业、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都会有影响。北方交通大学招生与就业处处长陈峰说:“国家扩招意义很大,有人说扩招会影响学生质量、人才培养等,我认为不会。因为好学生依然在,扩招只不过多了被教育对象,本科教育不应该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化教育,如果不扩招,这67万学生就还是高中水平。”在谈到大规模扩招是否会造成人才过剩时,一些学校老师认为不会,从全国形势看,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个数字达到1/3,我国高等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的。之所以造成今年就业压力较大,主要是由于毕业生就业目标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或大企业、大公司,现在的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

  另据北京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介绍:从目前北京高校2003届毕业生“双选会”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是需求毕业生的重点,因为机关单位大量裁员而大企业采取“全员聘任制”,不缺人,但一些中小单位缺乏争夺人才的勇气,不敢出击高校和“双选会”。这也是造成大单位人满为患,小单位人影稀疏的局部人才过剩局面的原因之一。

  针对人才局部相对过剩的局面,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引导措施,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北方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除了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的同时,还举办了多场就业指导讲座,主要内容是分析就业形势,宣传国家政策,打消学生下到基层的顾虑。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辟了“第二课堂”,学生在“第二课堂”上得到的实践成果和奖项将计入学分,鼓励学生在课外参加实践活动。权威人士认为,从就业方向的合理引导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着手,是缓解扩招后的就业压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广东省省长向大学生作形势报告
· 吉林:复合型人才最受青睐 用人者理性对待证书
· 关注青年就业:人才中心无主档案越堆越高
· 北京大学生就业指导立体出击
· 北京招聘会来了3万人 万名研究生排队500米
· 研究生就业,难不难?
· 毕业生双选会凸现七大反常
· 厦门:本科生毕业生随时审批落户
· 专家提醒高校毕业生巧选招聘会不作无谓付出
· 大学生,走好成才路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