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复旦大学:校长午茶会 大学生和校领导彼此倾听
2002-01-08    本报记者 林蔚

字体大小:

    一个普通的星期三下午,复旦大学的“大家沙龙”里,开始飘起浓浓的咖啡香。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副校长孙莱祥和15名高年级学生坐在一起,正在举行别开生面的“校长午茶会”,要聊一聊复旦大学今年启动的学分制工程。

  复旦大学金融专业三年级学生小周经过学校的宣传栏时,看到了午茶会的海报。因为这次是谈学分制的,希望高年级学生参加,而他一直都很关心学分制,所以就填了报名表投到票箱里,没想到正好被抽中了。

  小周了解到学校设想调整课程设置、开设综合教育课程,跟校长畅谈了自己的想法。“综合性课程非常重要,但我个人体会,有些课程是否能开成讲座式的?我们理工科学生上人文课,并不是为了掌握某个专业,而是希望从中汲取一些文化素养。现在有的课,只要一开就从序言一直上到最后,大家兴趣不大,能否让任课老师在最精通的领域给我们讲授最精华的部分?还有,学校能不能加快实行真正的学分制,让我们在大四的时候也可以享受这项制度?”

  小周的提问引起了一阵笑声。孙莱祥副校长点头表示他的想法值得考虑。“这涉及到综合教育课怎么开的问题,不能是单一地把专业课搬过来。将来我们的课程是多样化的,要让学生了解很多领域的精髓,但并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每个领域的专家”。

  正在读教育学的四年级学生小李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据我了解,现在国外一些学校取消了学分制,又重新回到学年制上来,为什么我们学校还要启动学分制工程?”孙副校长解释说:“学分制和学年制,并不存在一个否定另一个、一个取代另一个的问题,而是要根据国情、学校状况、学生状况等等因素,来建立一个培养优秀人才的最好制度。”王生洪校长补充说:“我的观点更鲜明一些,我更赞成学分制,因为我国高校学生普遍存在自主性差的缺点,我认为合理的学分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小李告诉记者:“要说真正的学分制,我们是享受不到了。这次其实是为师弟师妹们来的。我很喜欢校长午茶会这样的形式,觉得学校很关心学生。我们和校方沟通得也很畅快。”

  复旦大学学工部部长杜慧芳介绍说,校长午茶会源于一名2001届毕业生的建议,他希望在大学期间能有一个与校领导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校领导很快采纳了这一建议,从2001年10月起,学校每月都安排一次“校长午茶会”,邀请校长或党委书记,与随机抽取的15名同学对话。见面会上学校领导向同学们介绍学校的重要工作和决策,并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杜老师表示,我们不求一次午茶会能解决掉很多实际问题,但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倡导一种校园民主管理的氛围,推动校园民主化建设。

  一位参加过校长午茶会的学生说:“我们那回没有主题限制,大家是在漫谈,提了很多问题,各个方面的,什么北区电话何时安装完毕,北区门口火车挡路问题,还有出国留学好不好,学校如何看待文科基地等等,学校领导都一一作了详细的回答。我喜欢这种‘与校长亲密接触’的沟通方式。”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女研究生形象大使"评选在复旦起波澜
· 封东来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科学家奖
· 复旦:三位教授入选"973"首席科学家
· 复旦大学:网络教育将设专升本
· 复旦大学:何振梁受聘为兼职教授
· 复旦大学:与上海市委宣传部共建新闻学院
· 复旦大学:学分制改革迈大步
· 复旦大学:开通全国高校首家爱心网站
· 复旦大学:今年新生入学不分专业只分文理
· 复旦大学:按国际标准 新推两门硕士课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