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6年第9期 > 工作简报
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在长沙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2006-09-01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字体大小:

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7月9—10日在中南大学召开。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包括4个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秘书长,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黄培云教授、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吴爱华副处长、湖南省教育厅张放平厅长以及来自高校的代表共150余人出席了大会。

吴爱华副处长代表高教司对大会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并就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高校理工科教育的工作思路和新一届教指委面临的任务等发表了讲话。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顾宜教授对上一届教指委的工作做了全面的总结,并宣读了上一届教指委主任委员闵乃本院士写给大会的祝贺信。闵乃本院士对新一届教指委的工作充满了殷切的希望,并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的基础建设、教学改革和如何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等问题提出了衷肯的建议。

会议分别由副主任委员顾宜教授、姜茂发教授和张联盟教授主持。主任委员黄伯云院士就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本届教指委的工作思路、要求和工作规范等问题向大会做了工作报告。黄伯云院士指出:材料学科正面临着由单纯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向众多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交叉融合的方向发展的新形势。在这一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不但要担负起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任务,而且要担负起培养能适应材料科学工程领域高速发展需求的、具有新知识结构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本届教指委的工作要紧紧抓住教育质量这一生命线,根据教育部对教指委指出的理论指导、政策指导、质量指导、经验指导和信息指导的具体工作要求,完成新一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发展战略、专业规范、评估标准的研究,并发挥其在本学科领域教学工作中的指导作用。要积极开展本学科专业教学共有资源及公共平台的建设工作,包括精品课建设与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大材料学科专业基础课教材的编写出版、师资培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讨等。各高校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实用型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等多规格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要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注重学生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建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新知识结构体系和高水平教学条件。要建立起一种循环往复的常态化教学改革机制,即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专业规范制定→专业改革与建设→专业评估认证的良性循环,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学术指导。最后,黄伯云院士还对本届教指委的工作规范、机构设置、任务安排、教指委任职人员的义务等提出了要求。

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张联盟教授向大会做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分教指委工作报告”。报告系统总结了“十五”期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分教指委的工作成就,介绍了上一届分教指委围绕教指委的工作思路和要求,在专业发展思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所开展的研究工作,以及在教材、课件、实验室、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等方面所开展的建设工作,并以武汉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为例,展示了其教改成果。最后,张联盟教授就专业发展战略、专业规范、专业评估标准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具体操作意见,并提出了新一届“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分教指委”的工作思路。

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姜茂发教授向大会做了“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专业分教指委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分教指委在提出教学改革指导意见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学校的特点,要处理好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基础课、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矛盾,要注重本科生、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报告还以东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为例,介绍了冶金工程专业专业整合改革、课程结构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冶金类专业向大冶金、大材料方向发展的教育理念。

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顾宜教授向大会做了题为“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教改报告。报告回顾了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历史变迁及现状,介绍了过去五年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分教指委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围绕学科发展、课程体系、教材建设、质量评估体系四个专题所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顾宜教授在报告中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说明后指出,目前,我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生产和应用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与之相适应,近年来人才培养的规模大幅增长,设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高校数量翻了一番;因此,加强专业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从全方位满足社会需求出发开展人才培养类型的多样化和多层次教育研究,加强与行业间的合作是本专业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顾宜教授还提出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二级学科专业拓宽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建立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基础,以化学和化工二级学科为特色的新课程体系设想;提出了新一届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分教指委的工作思路是:在教育部和大教指委的领导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围绕创新型和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开展新一轮以分层次培养为特色的教育教学研究,完善专业规范,建立专业评估标准,构筑课程体系。

北京大学裴坚教授向大会做了“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专业分教指委工作规划”的报告。裴坚教授指出:上一届分指委在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本届分指委要树立办大材料学科专业思路,继续发挥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在学科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加强工程教育,形成研究型和工程型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南大学材料学院易丹青教授应邀向大会做了“中南大学材料学科本科教学工作汇报”的报告。报告介绍了近年来中南大学材料学科在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专业融合及一级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具有创新教育功能的学科平台建设、旨在促进人才培养与科研互动的创新教育载体的构建以及本科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探索等。易丹青教授还介绍了中南大学材料学科在上述教改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以人为本,不断通过学科交叉更新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牢固树立把学生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的办学思路。

会议期间,四个分委员会分组对上述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委员们一致表示:教指委担负着我国高校教学指导工作,大家一定要不负教育部的重托,积极参加教指委、分教指委的各项活动,完成所交给的工作任务,为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促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与会委员还认真讨论了本届教指委的工作计划,一致表示,要为完成下列工作任务而努力工作。

1.      完成新一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向教育部提交研究报告。

2.      完成新一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4个二级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的研究,向教育部提交研究报告。

3.      完成新一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4个二级专业专业评估标准的研究,向教育部提交研究报告。

4.      大力进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下列教学共有资源及公共平台建设。

⑴ 精品课建设及推荐程序

        课程负责人向各分指委提交精品课申报材料。

        若当年推荐课程门数为4门,则由分指委组织评审筛选,并向教指委报送精品课程申报材料,各分指委报送1门课程。

        若当年推荐门数不为4门,则由分指委预评筛选,并向教指委报送少于1/2当年推荐总门数的课程,由教指委组织网上评审,筛选出待申报课程。

        申报的精品课最终需经主任委员会议讨论确定,并向教育部推荐申报。

⑵ 大材料学科基础课教材编写计划

教指委鼓励教师编写专业基础课教材,对于优秀教材,则以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指委推荐的名义组织出版。鼓励编写的教材范围如下:材料科学基础系列教材,材料工程基础系列教材,材料结构分析方法系列教材,材料实验指导书系列教材,其他。

⑶ 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指委网站,为教指委、分教指委推广教学研究成果、发布对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进行信息交流提供平台,为广大教师交流教学经验、进行教研活动提供平台。(中南大学  汪明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