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9年第12期 > 工作简讯
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年工作会议在内蒙古大学召开
2009-12-11    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字体大小:

  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年工作会议于2009年18-19日在内蒙古大学召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包括来自环保部、中国环科院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等环保系统的领导)、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相关院校负责人近100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过去一年在环境专业发展战略、专业规范、专业认证与专业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分析环境专业办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促进环境专业教育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

  18日上午举行了会议开幕式和大会报告,18日下午和19日环境科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和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分别组织召开了分委员会分组会议。

  内蒙古大学副校长杨劼主持了开幕式。内蒙古大学陈国庆常务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院士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高教处贾云处长等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一、过去一年的工作及今后的工作部署

  郝吉明院士在开幕式致辞中,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了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和任务,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郝吉明院士指出,过去一年里,在教育部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教指委积极参与和指导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专业发展战略研究,制订并不断完善了专业规范,在环境工程专业认证研究与实践、环境科学类专业评估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年10月在桂林成功地召开了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今年5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规范建设研讨会,同时分别在北京地区和江浙地区召开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交流会,并召开了一系列主干课程建设研讨会,在教学改革、质量监控、分类指导、课程建设、资源共享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届委员会任期还剩下不到2年,为了保证顺利完成委员会各项工作任务,郝吉明院士希望各位委员在工作中进一步加强责任心和执行力,同心协力开展工作,使教学指导委员会真正成为教育部宏观管理教学工作的依靠力量、指导高校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骨干力量、实现高校规范教学管理的推动力量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引领力量,不辜负教育部的重托和300多所高校的期望。

  郝吉明院士强调,应高度重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战略研究,使其成为各院校办学战略的重要参考。他指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战略研究应密切结合中国环境保护战略发展,为制定专业规范、开展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和环境科学类专业评估提供指导。

  二、大会主题报告

  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院士、北京大学张远航教授和同济大学周琪教授作分别了“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环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环境科学类专业发展战略、专业规范与评估”、“环境工程专业认证与实践”的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陈海柳编辑介绍了全国环境类课程网建设的设想以及进展情况。

  1.郝吉明院士的报告:“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环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郝吉明院士的报告深入分析了我国环境问题特点、环境学科的发展以及环境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系统阐述了创新的基本内涵。报告通过典型创新型人才成长历程的案例分析,剖析了创新型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和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从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育、强化教师队伍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创新型环境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与措施。

  郝吉明院士就创新型环境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

  (1)明确培养目标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环境工程所具有的科学性、社会性、实践性、创新性、复杂性、本土性等特征日益突出,其工作内容也不断扩展。现代创新型环境工程师应当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实干精神;不仅要具有分析能力、实践能力,还要具有创新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国际交流和竞争能力。高等环境工程教育应该明确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以此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思想、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能够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2)加强与产业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高等环境工程教育中实践教育弱化趋势明显,“工程性”缺失和“创新性”不足的问题突出。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环境工程教育与产业的结合,使学生能够真刀真枪地参与工程实践,锻炼实践能力。吸收企业中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开展案例型、实践型教学,选派理论基础扎实的青年教师到企业蹲点锻炼,积累工程实践经验。

  (3)推行高等环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引导教育质量提升

  为加快我国注册工程师制度与国际接轨,我国已开始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建设工作。环境工程专业作为试点专业,在2007年下半年启动了认证工作。认证标准规定了环境工程教育的基本质量规范,将引导高等学校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为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基础。同时,专业认证由工业部门和产业协会组织实施,认证标准反映了社会需要,尤其是产业界的需要,认证结果也代表了社会尤其是产业界对学校专业教育质量的评价,而不是教育系统的自我评价。这样的认证体现了教育界与产业界质量保障体系的结合,有利于提高高等环境工工程教育质量,特别是能够促进学校改革课程设置,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延长学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和Internship的时间,提高实践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4)鼓励特色办学、层次办学,注重培养环境咨询人才

  环境工程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具有不同的“母体”背景,包括土木背景、化工背景、农业背景、地质背景和理科背景。同时,全国开办环境工程专业的院校已超过300所,但办学条件参差不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院校在培养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过程中不应千人一面,应明确自己的层次定位,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各种层次、各种规格、各种类型、各种特长的环境工程科技人才,包括学术研究型人才、工程应用型人才、组织管理型人才等。

  在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中,环境咨询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预测,我国环境咨询从业人员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应该重视高质量环境咨询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5)推进国际化办学,提高环境工程人才国际竞争力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中,资源与环境的国际贸易争端与摩擦不断加剧,履行国家环境义务、改善全球环境质量、保障国家资源供给、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等,已成为国家外交事务的新热点和基本内容之一。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不可能再闭关自守地孤立发展,而是高度地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就要求在国内工作的环境工程科技人才了解国际科技发展的水平和动向,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

  (6)推进企业改革和创新,为环境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作为人才使用单位的企业,能否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对工程科技人才能否作出创新型成果至关重要。国家应鼓励企业多渠道增加对创新活动的投入,为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提供机会和支持,并辅之以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在创新活动中不断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企业要为工程科技人才构建顺畅的发展通道,完善工程科技人才的职业生涯制度,加强工程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构建有利于工程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高的终身教育体系。

  郝吉明院士的报告对环境专业发展战略研究、专业规范的制定以及各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张远航教授的报告:“环境科学类专业发展战略、专业规范与评估”

  北京大学张远航教授的报告系统总结了我国环境科学类专业的发展历程与目前面临的挑战,对环境科学类专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扼要介绍了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规范研究成果以及环境科学专业的评估方案。

  张远航教授认为,中国环境问题具有独特性,环境科学具有率先突破的机遇;同时,环境问题的日趋复杂与严重,给环境科学与技术的需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比较传统学科的纯粹体系,环境科学所面对的复杂体系,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应定位于“重能力、厚基础、宽口径、有特色”。当前,环境科学的战略重点应加强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以及环境科学方法学体系的建设。

  张远航教授最后强调,为实现环境科学的二次创业与可持续发展,应大力推进“环境科学专业规范”与“环境科学专业评估”的工作。

  3.周琪教授的报告:“环境工程专业认证与实践”

  周琪教授的报告阐述了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及其与专业评估的区别,系统介绍了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试点具体实施的情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其主要目的是规范我国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工程专业认证的具体目标是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加强工程实践教育,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吸引工业界的广泛参与,进一步密切工程教育与工业界和社会的联系,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工业产业的适应性;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参与国际交流,实现国际互认 (华盛顿协议 Washington Accord)。

  最后,周琪教授指出了专业认证工作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包括课程设置、设计训练、实践条件、青年教师培养,实践能力培养等。周琪教授建议加强对毕业生的调查与跟踪,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毕业生跟踪及反馈体系,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三、分组会议情况

  18日下午和19日环境科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和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分别组织召开了分委员会分组会议。

  环境科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分组会议重点讨论了环境科学专业和生态学专业发展战略、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专业规范以及环境科学专业评估办法等。

  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分组会议总结并认真讨论了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战略和专业规范研究成果、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和认证标准。同时,对环境类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展开了讨论。

  四、今后的工作安排

  1.发展战略与专业规范研究

  进一步深化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和专业规范研究,并形成相应的研究报告,以更好地指导各院校环境专业办学。

  2.专业认证与评估

  进一步开展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在试点实践中不断完善认证标准和认证程序、不断壮大现场考查专家队伍,为环境工程专业认证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更好地实现“以认证促建设”,提高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进一步探索环境科学类专业评估办法,制定评估标准和程序,为环境科学类专业评估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3.今后的会议安排

  (1)第四届“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定于今年11月21-22日在广州召开。论坛以“高等学校环境类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建设与共享”为主题,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一起,围绕环境类专业核心课程的可持续建设及新兴课程的创建与探索,就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内容的实施和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2)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年第2次工作会议将于第四届“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会议期间召开(21日下午),主要讨论明年的工作计划。

  (3)拟于2010年上半年召开地矿类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规范建设研讨会,具体承办单位和时间待定。

  (4)拟于2010年8-10月期间召开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0年工作会议暨全国环境学科院长系主任论坛,具体承办单位和时间在第四届“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广州)期间讨论确定。(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