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作者来稿
[原创]多元经济形势下的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研究
2010-03-29    吕春梅

字体大小:

  前言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经济和文化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三十年。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有和集体经济逐步演变为国有、集体、股份、民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多元经济体制由此形成。

  多元经济的特征是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分配格局的多元化、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经济决定着文化,有什么样的经济才有什么样的文化,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明确指出:宗教、法律、道德、科学及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由多元经济产生的多元文化表现为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复杂化,信息交流的日益迅捷化,社会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交融,新文化层出不穷,文化由单一向多元发展。多元经济背景下的多元文化的出现是对社会群体与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挑战,更是对这个群体与个体的民族精神的挑战。而作为处于思想成熟期的大学生,在多元经济的冲击下,滞后的民族精神的教育变得苍白无力。认识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寻找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切入点,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内涵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中明确指出,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党团队组织要“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进一步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各民族平等团结教育,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培养青少年学生民族精神,是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前提,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和维系、引导、推动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思想精粹,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中华文明是世界各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亘五千年,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文明。在过去的漫长历史中,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的先人创造辉煌、战胜劫难、实现崛起与复兴的强大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柱。这种精神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党的十七大文献将中华民族精神阐释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它使得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连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二、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

  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价值观,随着多元经济的出现,青年人的国家意识、文化认同、人生价值观都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在多元经济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发生的较大的变化,由于应试教育的不良性引导作用,社会、学校对外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日益超越母语教学,外来影视文化作品占领国内文化市场的半壁江山,西方的生活方式成为时尚,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民族精神的缺失令人担忧。

  当前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后缺失主要表现为:

  (1)国家意识淡漠

  改革开放带来的是国人对世界的重新认识,是对全球事件的关心,是大学生国际意识的增加,同时也是他们国家意识的淡漠。他们可以整篇背诵奥巴马的竞选学说,追踪G20峰会的报到,关注阿富汗战争,但却对国内的政治漠不关心,很多大学生竞争上了几年大学还不知道所在城市的市长是谁。

  (2)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

  由于一度我们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夜郎自大,导致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病态发展。当我们打开国门让青年人看到外面的世界时,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面临了严峻的挑战,一些人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错误地认为科学技术先进就等于文化先进,西方化就等于现代化,怀疑传统教育中的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贡献描述的真实性。进而失去对本民族优秀品质的自信与自豪。

  (3)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漠视

  2004年,《中国新闻周刊》为纪念“五四”运动85周年,组织了一个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题为“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很多学生不知道清明节和端午节的来历,从未欣赏过京剧、昆曲等国粹艺术,但却对西方文化趋之若骛、盲目推崇,片面欣赏、追求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以用美国硅谷芯片、看美国大片、吃麦当劳、听欧美流行音乐、过西方洋节等为追逐的时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漠视。

  (4)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精神首先就表现为炎黄子孙的强烈的统一的民族归属意识。作为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一个中国人都认同我们是炎黄子孙。然而,这种归属感随着国际间的人口交流而逐渐淡漠,特别是随着旅居海外的留学生,获取外国国籍的演艺界人士,甚至是携款外逃的官员数量的增多,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归属意识在减弱。

  伴随着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缺失,他们的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人际交往能力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具体现象表现为考试舞弊、论文抄袭、对弱势群体冷漠、对一切事物持怀疑态度、迷恋网络等等。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笔者清醒地认识到,民族精神的缺失,是高校的政治思想工作的致使伤,多元经济背景下的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是当前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者不可回避的课题。

  三、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体系的重建

  毋庸讳言,当前我国的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体系在多元经济的冲突下是不完整与健全的,我们这个教育体系不仅缺乏一套科学的理论,还缺乏一支专业的教育队伍和教育模式。为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体育:

  (1)建立一个民族的、人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自然要具有民族性,我们不能想象通过对古希腊民族精神的阐释会使学生产生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感、归属感。这个理论还应该是人文的,它要体现的是民族精神的培养的受益者是学生本人,民族自信心是一个人面行走于世界时的底气,只有爱国者才能是为世界人民普遍欢迎和接受的人。更重要的是这应该是一个科学的,即建立于真实依据上的严谨的可验证的理论体系。在科学性上,我们曾经犯过严重的错误,如我们将道听途说的关于华盛顿儿时砍樱桃树并勇于承认错误的故事用于教育少年儿童要诚实,但当他们读了华盛顿的传记得知这竟然出自一个谎言时,他们会对我们的教育的目的和动机产生怀疑。

  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为重点的与多元经济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体系,是重建这一理论体系的根本。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是传统民族精神与现代民族精神的有机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精神的精髓是:“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仁民爱物”、“厚德载物”的博爱精神;“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毅精神;“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革新精神,“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精神等等。这些民族精神是支撑我们这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始终挻起坚强脊梁的精神动力。

  进入现代社会,形成于民主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红岩精神,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形成于改革开放以后的“抗洪”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民族精神的新内涵是引领我们民族走向复兴的指路明灯。

  进入多元经济时代,传统的“以义驭利”、“因义成利”、“童叟无欺”的求利思想与“互惠双赢”的经营理念相结合,成为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的新元素。

  (2)确立一个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原则

  坚持优良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认知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情感陶冶与促进理性升华相结合,突出重点与有机渗透相结合,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是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原则。

  (3)建立一个可操作的的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程序

  程序一:确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导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意识教育,是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教育不可动摇的导向。

  程序二:加强教师的民族精神教育。教师是学生的样板。一个自身民族精神缺失的教师不但无法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相反会产生无法弥补的负面影响。

  程序三: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有效地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使大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民族沙文主义等落后的民族意识,使中华民族精神在新一代的大学生身上得以传承、弘扬和提升。

  程序四:营造弘扬民族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要充分利用“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利用图书馆、校园网和学生社团,营造一个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全面而自觉地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认清自己所承担的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

  程序五:创设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大学生不再满足空洞的说教,他们更信服从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让大学生走入社会,参与公益活动,参与民俗,如端午的赛龙舟,清明的洒扫烈士陵园等活动是对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最有力的帮助。

  结语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与其它民族所不同的多民族性、多样性、兼容性和时代性等特征,但我们也应该正视它所存在的如陈腐、狭隘和封闭的问题。而恰恰是这些问题成为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否定的理由。建构当代民族精神在肯定民族传统中的优秀的精神文化的同时,更要剔除其糟粕,从其它民族的民族精神中汲取营养,焕发活力。而对于身处多元经济时代的我们,这种新陈代谢是我们生存的必需。

  参考文献

  [1]张月梅. 全球化与民族精神的培育[D].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2006.

  [2]刘晓华. 论民族精神及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D].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2003.

  [3]汪继存. 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D].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2006.

  [4]陈玉屏. 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素质与民族精神[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

  [5]余嘉强. 论抗震救灾精神[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6]王兆鹏. 以民族精神塑造现代人格[J]. 政工研究动态,2008,(19).

  [7]弋鸣. 科学与民族精神[J]. 学海,1990,(Z1).

  [8]郑弋晖. 网络时代民族精神研究[A]. 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

  [9]王忠. 浅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与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

  摘要:多元经济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经济格局,也改变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引发了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缺失。建立一个包容时代特征的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关键词:多元经济 大学生 民族精神

  分类号:D0  文献代码:A

  Study on the National Spiri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Under Pluralistic Economy Situation

  Lv Chunmei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City 154007 Chian)

  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the pluralistic economy, not only changed the economic landscape, it has change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national spirit, causing the lack of national spiri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education system of National spiri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key to achieve geat national rejuvenation.

  Key words: puralistic Economy, national spirit, University students

  作者简介:吕春梅(1978- )女,黑龙江省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报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有关材料的通知
· 北京今年投1亿元改善民族教育改善教学条件
·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
· 刘延东在广西调研时强调 提升民族教育发展水平
· 教育部关于设立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的通知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
· 支持民族教育:异地读高中政府买单
· 改革开放30年西藏形成较完善现代民族教育体系
· 刘延东:采取六方面措施 加快发展民族教育
· 阿布都:按照十七大精神做好新时期民族教育工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