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 | 中国教育首页
充实过暑假:静下来,享受阅读!

进入7月份,炎炎夏日的到来也意味着暑假的开始。这么漫长的假期要怎么度过呢?可以阅读;可以玩乐;可以学很多平时没有时间学的技能……在暑假开始之际,中国教育频道特别策划制作系列专题‘怎么过暑假’,以期为你的暑假增添点充实的选择。不管你是中学生、大学生、还是教师,在这没有教学任务、没有标准答案的两个月,赶快静下心来,享受阅读的乐趣吧!晒晒自己的读书计划吧

暑期阅读 暑期阅读 暑期阅读
1 2 3

| 晒暑期书单 |

暑假到了,时间多了。平时没有时间尽情阅读的书籍,暑假里可以痛痛快快看个够本。孩子们跟着“热播剧”追看《哈利·波特》,把书店、图书馆当成了自己的书房。相信每位语文老师也会给学生留下暑假必读书目的清单。在这大把的可以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里,你都看过了那些书?或者准备开始看那些书?大家都来晒一下吧! 我要晒书单

patr1

走进文学著作 品味经典的恒久魅力

阅读小说: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感受‘生活在别处’的精彩

如果说读书可以体验人生,那阅读小说则可以让你分享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他人的经验,体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在有生之年经历更多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更多的人格和灵魂,从而获得自己对人生的理解。
  推荐书目: 《飘》 《简爱》 《变形记》 《围城》 《活着》 《倾城之恋》

随笔散文:感受随时随地的生活“小智慧”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推荐书目:《撒哈拉的故事》 《我与地坛》 《目送》 《瓦尔登湖》

阅读诗歌:读诗使人灵秀 诗歌是培养人情趣的最好媒介

在各种文体中,诗歌最考验一个写作者的才华。 诗歌是文字游戏,它通过文字的排列组合,通过词语的衔接与错位,把文字变成魔术,而魔术是会给人带来乐趣的。读诗使人灵秀,读诗可以提升想象能力。
  推荐书目:《海子诗集》 《顾城的诗》 《吉檀迦利》 《漫歌集》

patr1

研读文化书籍 感受思考的智慧和力量

历史、社会相关类书籍:读史使人明智

历史是世界的昨天,而今天是过去的延续,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个世界曾经发生的事,如同我们不能不向往人类的未来。识多才能智广、足智方能多谋,读史、正史使人聪慧,更使人睿智,从历史中摄取智慧。
  推荐书目:《全球通史》 《光荣与梦想》 《中国大历史》 《重新发现社会》 《童年的消逝》

读哲学:做有思想有灵魂的人

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严格地说,哲学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思考的状态。哲学告诉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世界和人生。读哲学,看似浪费时间,实际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推荐书目:《苏菲的世界》 《西方哲学史》

心理学类书籍:发现自我、了解自我

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类的“知情意行”(即认知,情绪,意识与行为)四方面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心理学可以让人更好地发现自我和了解自我,保持健康情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心理学让人“活得明白”。
  推荐书目:《心理学与生活》 《少有人走的路》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patr1

经管、科普、旅行:每天浏览一点,学习一点

经管类书籍:了解社会运转方式的一把钥匙

世界变得平坦,是不是迫使我们跑得更快才能拥有一席之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身边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一一破解。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要让金钱为我们工作。
  推荐书目:《世界是平的》 《牛奶可乐经济学》 《现代化的陷阱》 《富爸爸,穷爸爸》

科普书籍:你意想不到的科学世界

为了跟愚昧和迷信争夺市场,科普作品在应有的理性和严谨之外,最好还能做到生动有趣。这个暑假,中国教育频道特意为您选取了世界上很有影响的科普书籍,让您在有趣的阅读中增加见识。
  推荐书目:《时间简史》 《从一到无穷大》 《什么是数学》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旅行类书籍: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为什么旅行,或许是因为人总是试图摆脱包围着自己的狭隘的生存环境。而且技术和物质越是进步,距离和沟通越不是问题,人的生存环境往往就越狭隘,就越向往“别处的生活”——哪怕是暂时的。
  推荐书目:《理想的下午》 《带一本书去巴黎》 《迟到的间隔年》 《走吧 张小砚》

——编者言——

“开卷有益”几乎是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对于教师和大中小学生来说,阅读以及由此带来的知识积累和更新,不但能净化心灵,更与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的成长紧密关联着。暑期,正是可以长时间精心阅读的惬意时光。安静的午后、清凉的早上,都可以慢慢品味心仪已久的书。2011年暑假已经开始,你给自己留了多少时间享受阅读呢?

内容合作:

页面制作/内容策划:王凌燕

联系电话:010-62603568

>>详情点击

 
Copyright© 1994-2018 CERNIC,CERNET 京ICP备020072 京网文[2014]2106-306号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