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上海教育系统重中之重防“非典”
2003-04-22    记者 沈祖芸

字体大小:

    上海市教育党委、市教委4月19日召开教育系统党政负责干部紧急会议,要求各高校、各区县坚决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日前检查北京市大中小学和幼儿园“非典”防治工作时的指示,高度重视“非典”预防控制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班子,做好工作预案,强化宣传教育,落实各项措施,全力以赴,坚决打赢、打好这场硬仗。

  上海市教育党委、市教委已把全面落实“非典”预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来抓,着手进行了八方面的工作。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上海市教育党委、市教委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教育系统预防“非典”工作领导小组。56所高校、19个区县教育局和近200所中专职校都已建立了由各单位主管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形成了覆盖教育系统的防“非典”工作网络。

  ——定期召开预防“非典”工作会议。教育系统已建立了信息网络,定期汇总本单位的信息。从4月4日起实行各局、各校每日一报制度,保证信息畅通,至今高校系统已上报专题信息100多条。市教委及时掌握动态,每天向市卫生防病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报情况。

  ——及时培训学校卫生专业人员。市卫生局与市教委联手对8000多名学校卫生工作者和总务干部进行了专题培训,发挥其骨干作用,有效形成学校预防疾病的基层网络。

  ——建立防范责任体系,工作责任到位。教育系统各单位制定了防范“非典”预案,学校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已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各级各类学校落实晨检制度,大学由辅导员负责,中小学由班主任负责,每天观察学生状况,发现情况及时就诊。教室、实验室有专人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食堂加强卫生管理,每天进行消毒和清洗,严格把握食品进货渠道,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各大中小学和幼儿园通过班会课、黑板报、校园网络、学校广播、宣传橱窗和数万份宣传材料等加强对防范“非典”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督促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多参加户外体育锻炼,避免参加大型室内活动和集会,停止组织春游。

  ——努力做好外国专家和留学生工作。十多天来,市教委连续走访了有留学生和外籍学生的学校,了解情况、做好工作。经过各方努力,全市13000余名留学生和10000多名外籍学生中,除短期请假外,只有23人退学、25人回国,在教育系统工作的2000余名外国专家中只有2人回国。上海各校外教聘请工作和教学秩序基本未受“非典”影响。

  ——建立学校长效预防疾病管理体系。针对学校公共卫生标准建设的薄弱环节,市教委设立课题组,将经过深入研究,制定出学校卫生建设标准,推进学校公共卫生建设。

  ——继续组织做好其他防范工作。对学校的危险物品存放加强管理。对学生活动的设备设施进行一次安全检查,保持其完好率。对提供学生盒饭午餐的社会单位形成监督检查机制。市教委明确要求,不提倡学生课间餐和学生奶,教育学生吃好早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浙江启动防“非典”紧急预案
· 抗战非典学校授课和学习方式变化7种
· 防非典 宁夏五一学校不放假学生不离校
· 宁夏教育厅拨款60万加大“非典”防控力度
· 宁波教育系统全力以赴防“非典”
· 广东大统考严防非典 怀疑患病劝放弃高考
· 各地教育部门全力以赴严防“非典”
· 湖北省教育厅应对“非典”采取紧急措施
· 严控非典 吉林各类学校取消大型活动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