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暑期实习的“坑”该怎么填
2016-08-30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在学车、读书、旅游等众多选项面前,暑期实习何以成为大学生暑假的首选?实习的理想和现实之间还隔着几重山?实习大学生的权益又应当如何保护?日前,记者进行了调查。

  期望获得什么

  “我就想趁着暑假做一些短期实习,体验一下不同的行业,看看自己更喜欢哪个。”天津某校研一的韩雨学习财务管理,但对以后进入哪个行业还拿不定主意。因此从6月底就开始到北京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资金助理。

  除了体验行业、寻找兴趣,毕业后的发展是更紧迫的需求。“马上就要毕业了可我还没什么实践经验,这样找工作很不利,来这家公司可以给简历镀金。”杨嵩趁着暑假的空档在一家知名咨询公司为下半年的就业积攒砝码。

  在一些有留用机会的企业,暑期实习的机会更加珍贵。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吴睿暑假在一家基金公司实习。他告诉记者:“我现在做这份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份实习有转正的机会,我希望通过实习能够获得正式工作的机会。”

  问题有哪些

  “全国知名省台”“知名纪录片栏目”“亲师姐推荐”,这样的条件一度让北京某高校研一的刘思彤特别心动。可到了实习岗位,她才发现,这只是省台的外包公司,没有实习证明,最终的成果也无法在电视台播出。“工作是师姐自己接的私活,特别累。拍出来只是作为资料片使用,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实际上,难以从事心仪的实习是普遍现象,就连专业与实习不搭界的现象都非常普遍。就读于西南某高校的李林抱怨自己的实习就是“整天装订凭证、粘贴票据、整理档案室,工作很无趣,跟想象中的实习相差很远”。

  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大学生宁愿去一些名企做“杂活”,也不愿意去小公司做些有挑战性的实习。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周石分析,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决定了名企实习经历的稀缺。在筛选多如牛毛的简历时,有相关领域名企的实习经历是过关的基础条件。“与庞大的学生群体相比,业内公认的名企、单位太少。找实习难,很多需要搭上人情、辗转相托,所以,与得到实习证明和推荐信相比,干些杂活、没有收入、劳保不到位都成了微不足道的事情。”周石说,名企实习的“敲门砖”意义让学生退而求其次,真实的锻炼反而不去讲求了。

  既然是实习,就会碰到职场的问题。就读于西南某高校的李雯萱曾在一家大型的会计事务所实习。不过,与工作相比,更让她费神苦恼的是组长的格外关照。“他经常请我吃饭、看电影,我已经对组长说过我有男朋友了,但是他还是没有停止他原来的做法,这让我实习的时候压力特别大。”

  除此之外,一些额外的“工作任务”更是让实习学生叫苦不迭。王逸华就读于华南某高校,曾在当地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实习,而他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应酬客户。“我们常常要去KTV招待客户,客户常常叫一些陪唱的‘公主’助兴。为了营造气氛,上司总让我跟‘公主’做一些亲昵动作。”他一脸窘迫地说,“当然是不想这样了,但不这样又显得不合群、不珍惜机会。”

  学生权益如何保护

  面对实习中出现的不愉快,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如何保护呢?“保护实习权益首先要在法律层面明确大学生的身份。”周石说,“现在关于实习大学生是否属于劳动者都有争议,由此《劳动法》所适用的权益保护也难以落实。”

  2010年,广东出台的《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成为第一部规范大学生实习关系的地方性法规。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认为:“个别现象反映了普遍问题,比起一省一省单独立规,更合理的方式是细化劳动法,再以正式合同的方式加以保护。”

  相比立法,大学生实习权益的执法更加困难。刘德良表示:“劳动监察很难做到,因为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带来权利义务的不平等,学生顾虑多,权益被侵害了,也通常选择不举报,执法机关很难有效执法。”

  “公对公联系、学校统一谈判对于建立公平的关系更加有利。”但刘德良也坦言,人数多,一两个单位难以提供众多合适岗位,学校、学院相关部门工作量过大是校方出面的困难所在。

  周石认为,大学生实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协同合作。“要让企业愿意承担实习教学,国家要在税收政策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便利。学校不能放任自流,因为实习也是教学环节,让个人联系,只顾检查盖章是不负责任的。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正确对待‘打杂’,因为就业也不一定对口,不妨将其作为一种磨炼,同是‘打杂’,学到的东西也有深浅之分。”

  (本文受访学生均为化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大学生暑期实习维权遭遇法律尴尬
· 大学生暑假打工:不求对口但求自在 边玩边赚钱
· 大学生暑期生活剪影:实习,在应用中强补不足
· 大学生暑期实战实习,如何破解“鸡肋”之窘
· 心气高却频受挫 暑期实习"廉价劳力"期待尊重
· 专家:大学生暑期实习可从低做起未必“对口”
· 朝九晚五一月两月 暑期,实习生找到了什么?
· 大学生晒实习囧事:实习医生做肠镜直呼重口味
· 调查显示:八成大学生不主动要求签署实习协议
· 调查结果:大学生实习表现 仅获8.7%企业满意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