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关注就业 > 就业新闻
报告显示去年北京高校哲学就业率最高
2017-01-05  新华网-新京报  

字体大小:

  北京市教委近日发布了《2016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详解了2016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报告》显示,有91所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而在本科及以上就业中,哲学专业的就业率最高。

  《报告》称,截至2016年10月31日,2016届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共有229002人,其中男生110561人,占48.3%;女生118441人,占51.7%;其中北京地区生源64446人,占28.1%;京外地区生源164556人,占71.9%。

  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库(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16年10月31日)和2016届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调查时间为2016年4月25日至6月25日)。其中,2016届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有效样本量为45271份,约占北京地区毕业生总数的20%。

  数读1

  91所高校就业率超九成

  据统计,2016年高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97.39%,各学历层次就业率较平均,都在97%以上不到98%。数据显示,已就业有169983人,占比约74.23%,还有53031人深造,占比约23.16%,仅5988人未落实,占比约2.61%。

  从学历看,2016届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中专科(含高职,以下简称“专科”)毕业生36032人(15.7%),本科毕业生118147人(51.6%),硕士毕业生61599人(26.9%),博士毕业生13224人(5.8%)。

  同样截至2016年10月31日,北京地区有91所高校就业率超过90%。

  哪个专业最好就业?本科及以上就业率最高的是哲学类,其中本科生哲学大类有99.02%学生已就业。硕士生最好找工作的是军事学,实现了100%就业,经济学其次,有99.52%就业。到了博士阶段,哲学和军事学均实现了100%就业。

  数读2

  自主创业近三成为艺术生

  《报告》称,有22973人赴基层就业。从就业单位分布来看,北京村官664人,其他基层单位22680人;各学历层次毕业生赴基层就业人数分别为:专科4040人,本科12170人,硕士6644人,博士490人。

  参加自主创业的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中,排在前三位的学科门类依次为:艺术学(28.7%)、工学(19.5%)、管理学(17.6%)。

  在自主创业的专科毕业生中,排在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依次为:生化与药品类(28.4%)、公共事业类(12.0%)、交通运输类(10.4%)。

  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中,453人选择在北京地区创业,250人选择到京外地区创业。排在前三位的创业行业依次为文化体育娱乐业(18.0%)、教育业(13.8%)和批发零售业(12.0%)。

  从调查结果来看,毕业生参与创业教育及服务活动的比例较低,专科毕业生占25.9%,本科毕业生占56.5%,硕士毕业生占15.7%,博士毕业生占1.8%。

  数读3

  已就业毕业生八成有社保

  《报告》还盘点了毕业生的就业地区。据统计,截至2016年10月31日,北京地区高校已就业北京生源毕业生中,50084人在北京就业,3183人在京外就业;已就业京外生源毕业生中,57602人在北京就业,58703人在京外就业。

  其中有63.8%前往各类型企业就业,高于机关(6.6%)和事业单位(14.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和金融业是就业人数最多的三个行业。

  此外,从调查结果来看,已就业的2016届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对已落实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68.1分;对已落实工作与期望的相符情况评分为76.2分;82.8%的毕业生获得了相关社会保障(有保险,有公积金);专业与岗位相关度评分为75.5分;毕业生对自己工作发展空间的评分为73.0分;预期在现有岗位工作三年以上的毕业生占41.3%。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哲学是什么?
· 中央财政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投入力度
· 教育部: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 大学专业选择冷热扩大 浙大哲学系本科毕业仅3人
· 教育部官员:哲学社科成果评价将逐步以质为导向
· 2007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揭晓
· 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哲学问题(二)
· 当好“思想库”:记人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建设
· 萧前:哲学之树常青
· 中宣部、教育部召开地方哲学社会科学
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会议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