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当好“思想库”:记人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建设
2007-11-01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咨政育人当好“思想库”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建设纪实

  “十五”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先后有10位学者受邀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辅导报告或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作专题讲座;以跨学科课题组联合攻关,人民大学成功中标“北京2008年奥运会总体影响研究”等重大课题;在中国哲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和合学概论》、《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等著作相继问世。

  这些,只是人民大学教师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冰山一角。走进人大,吴玉章学术讲座、共和国部长论坛等年均百余场的高规格论坛,折射出这所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重镇的学术视野。

  作为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思想库”,中国人民大学在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致力于办“人民的大学”

  致力于办“人民的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2004年年初,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为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面旗帜和理论重镇,中国人民大学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目前人大拥有5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3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居全国高校第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3个,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处于领先;在由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的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学科评估中,人大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5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排名全国第一。

  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进行专题讲解,堪称专家学者授课的最高规格。2003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主题为“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就业政策研究”的第三次集体学习,人大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应邀作专题讲解。

  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人大有25位专家入选第一批教材系列课题组及经典著作和重大问题课题组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以数十载的学术积淀,人大率先倡议纂修《清史》,并推动这项国家大型文化工程正式启动;成立孔子研究院积聚力量,组织发起编纂《儒藏》;中国大陆举办首届世界汉学大会,人大责无旁贷参与主办。

  秉承“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理念,人民大学致力于建设成为“人民的大学”,坚持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办学特色。“十五”期间,人大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2600余项,获得经费超过2.4亿元,是“九五”期间的4.16倍,立项数和经费数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高校第一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全国近4000考生报考人大自招 计划录取130人
·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80周年校庆主题
· 中国人民大学迎建校80年
· 人大东校区 规划获批复
· 人大设立深圳新校区
· 人大部署教授一级岗位聘用工作 为先行试点高校
· 人大聘任首批杰出人文学者
·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全国首个家书博物馆
·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4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
· 人大新生报到可按作息排宿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