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东南飞是西部市场机制正在形成的一个信号
2002-01-25    记者 严桦

字体大小:

    1月16日本报发表了“从人才东南飞到大学东南飞,遵义医学院将新校区建到珠海”的报道,引发了人们的不同看法。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黄群慧博士。

  黄博士说,我对这件事情的了解仅仅限于报道所提供的情况,可能看法并不全面和正确。我认为作为一个经济现象,这是十分正常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是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它一定会寻求自己的最好的发展机会,追求自己价值的最大化。但至于遵义医学院的事情,可能存在两点特殊性:一,这是一所高校;二是医学院有很多附属医院,遵义医学院的校区转移客观上会影响遵义的教育环境和医疗条件。但这并不能构成不许“遵医”在珠海建立新校区的正当理由。

  谈到此事对西部大开发的启示,黄博士说:第一,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不是一两个五年规划可以实现的。虽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但西部与东部地区差距太大,因而,在相当长时期内,“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无法完全避免,甚至随着西部地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类单位的自主决策权的加大,这种现象还有可能会增加。因为任何一个市场主体,如果现在有机会能够转移到东部地区求得迅速发展,不会非要等待几十年、等待西部地区环境改善。遵义医学院的事情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政府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宏观政策上向西部倾斜,这是一种政府行为,但这种政府行为是以尊重整个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为前提的。政府可以通过自己的政策导向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向西部流动,但除了政府控制的诸如财政资金之类的资源外,无法强行规定独立的市场主体必须向西部投资,当然也不能够强行规定西部的人才、资金等资源不能流出西部。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决不能因为全国支持西部,而就不允许西部的资源向东部流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遵义医学院迫于自身的压力选择南方为基地拓展发展空间是无可厚非的。

  第三,如果说这件事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有所启示的话,那就是要继续加大西部大开发的力度,促进西部的超常发展,尽可能快地改善西部环境。需要进一步指明的是,在政策方面要加大倾斜力度,目的并不仅仅在于给西部某些优惠政策,解决西部发展的燃眉之急,而更在于努力帮助西部创造一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市场机制。实际上,对于人才、资金等资源,只有允许流出,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一种市场流入机制。如果只许流入,不许流出,那么人才、资金等资源就不可能真正自愿流入,市场机制形成也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恰恰表明西部市场机制在逐渐形成。

  对于遵义医学院的未来发展问题,黄博士认为,遵义医学院通过在珠海建立新校区,也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吸引人才和生源的问题。但由此产生的一些具体管理问题,如怎样处理遵义医学院“本部”和珠海校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两地的教师配备、收入分配问题,如何降低由于两地距离遥远而产生的管理费用问题等等,如果得不到较好解决,也会制约遵义医学院的发展,甚至不排除将来不得不允许珠海校区完全独立或将珠海校区和“遵义本部”完全合并在一起的可能性。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财大气粗的大学府想想山里的“大眼睛”吧
· 不是放跑了一所大学 而是打开了一扇窗口
· 千余西部大学生获得“金叶奖学金”
· 广西发放“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助学金
· 100名陕西籍特困生喜获资助
· 教育部:中西部地区“一省重点支持一所大学”
· “教育技术西部行”在西部推行高校教育信息化
·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惠泽内蒙古贫困大学生
· 让他们同在党的阳光下成长
· 给农家娃公平的助学机会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