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从“书架”走上“货架”,高校专利运营还面临哪些问题?
2020-07-20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袁玉凝整理

  随着高校成果转化工作的深入,高校知识产权工作也开始从简单的申请保护提升到管理运营的新层次。

  2020年2月19日,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 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以专利为突破口,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然而自知识产权运营概念兴起以来,知识产权运营究竟如何开展, 特别是高校专利运营如何开展还没有成熟的模式。

  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高校专利管理运营还处于初级阶段。

  2015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一系列法律政策措施,这为中国高校海量的专利技术运营提供了催化剂。但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专利管理运营现状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

  一、以运营转化为目标的专利申请较 少,绝大多数专利申请是项目结题、验收或职称评审需要

  虽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大幅度提高了职务发明人或在科研成果研发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等奖励标准;同时,我国立法也大幅提高了科研人员专利转化的收益分配标准。

  然而,高校和研究开发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人员的评价和管理制度并不完善,“重论文、轻成果”“重立项申请、轻成果转化”等现象依然存在。

  对于不少科技工作者而言,“专利”似乎除了评职称、项目结题之外“并没有什么用”,而且每年还要花钱养着。

  二、以追求专利申请数量为主,不太重视专利质量

  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作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方面,还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的问题,专利数量存在泡沫。

  2020年1月,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在第十三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讲话时曾列出以下数据:

  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作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方面,还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的问题。2017年,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专利授权量超过1000件的高校有16所,授权量最高的超过2000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分别为306和204件。

  我国高校专利数量普遍是欧美高校的5倍以上,这显然与我国高校实际创新水平不相符合。此外,据报道,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率普遍低于10%,而美国高水平大学专利转化率约为40%,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专利转化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存在较大差距。

  三、专利代理、业务招标比较看重代理服务的价格,不太重视代理机构的 服务质量

  在高校,“申请专利和获得专利”的观念确实深入人心,但是很多高校教师没有理解专利的本质。专利权本质上是一种私权,也是一种商业行为,是企业、国家创造和维持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工具。而很多教师把获得专利权看作是一个最终成果,不知道专利利用与开发更为重要。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高校教师申请专利时,更希望专利证书尽快获批,更看重代理服务的价格,不太重视代理机构的服务质量。毕竟,对于许多教师而言,获得专利证书就够了,无需看证书的权利要求是否稳定,以及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是否足够大。

  四、多数高校专利管理工作停留在被动的事务性管理层面,没有主动开展专利运营与布局,缺乏成熟的专利运营模式

  我国大学基本上是非盈利事业单位,经营非其特长。大多数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工作内容简单,主要负责制定政策、登记科研成果、管理专利申请和维持、登记与审核专利许可转让、管理专项基金等行政管理式的活动。

  在专利转化实施时主要采取简单中介和超市运作方式,每年召开成果交易会,简单陈列需要转化的技术,由高校或政府承担成果交易会的费用,很少提供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

  此外,高校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实操性不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制定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政策,但是政策不够具体详细,直接影响到高校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

  很多高校制定针对所有知识产权类型的知识产权管理政策,没有制定专门的专利管理政策,给专利管理带来不便。有些政策仅仅重复已有法律法规的内容,内容过于简单,不够具体详细,可操作性不强,缺乏有效调动高校教师积极投身技术创新和技术产业化的措施。

  五、专利管理运营人才缺乏

  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独特的知识和技能组合,即科学、法律和商业的复合背景,最好以自然科学硕士或博士为起点,同时具备工商管理或法律的高级学位,如工商管理硕士或法律硕士。

  目前我国这种复合型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才极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首先,我国在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过早地文理分科,造成理科生不学社会科学知识,文科生不学自然科学知识;其次,复合型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很长,很少有学生愿意在获得自然科学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后再去攻读一个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或博士学位。

  我国目前很难找到在技术、商业、法律三方面都受过专业训练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再加上国际市场特别是跨国公司对这类专业人才也有着强烈需求,他们提供优厚的待遇争抢这类专业人才,造成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才在市场上极度短缺。

  六、根据产业发展趋势、竞争对手情况主动进行高价值专利布局的专利申请较少,绝大多数是科研人员主导的缺乏布局策略的零散申请

  高校专利申请绝大多数是教师主导的,但教师在目前的体制下不可能有太多精力关注与专利技术相关的市场、商业、法律问题以及专利申请技巧,而这些又是高质量专利产生及转化的前提。

  要想提高高校的专利质量和专利转化实施率,还需要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专业人员在专利研发、申请、授权、转化的各个阶段提供全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

  本文综合整理自罗林波、王华、邓云云、李想姣、周文利、张锡军的《加强高校知识产权运营的思考与建议》及《我国高等学校专利运营现状及建议》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