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11月初在北京宣布启动全国人民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作者谨以此文相献。
我国需要新的国家能源战略
近年全球气候变暖和化石能源资源渐趋枯竭的坏消息频传,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已成为一股强劲的世界潮流。美欧和巴西正在领跑这场21世纪的“马拉松赛”,我国情况又是如何?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剧增,缺口不断扩大,以及化石能源资源贫乏的先天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以2005年计,中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储产比分别为52、14和45,也就是说,如无重大矿藏资源发现和不计进口,中国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只够用52年、14年和45年。如按2010年计,就更加令人寝食不安了。
面对剧增的能源需求,现行的做法一是“竭泽而煤”,2000年的原煤产量12亿吨,2007年上升到25.3亿吨,7年翻了一番,一缺电就想到挖煤;二是石油和天然气到国外去买去采,2009年的石油进口依存度为53.6%,天然气也近30%,油气已是事实上的立足国外了。
我国虽也提出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达到15%的目标,可是按大水电属传统能源的联合国惯例就只剩下7.5%了。此外,这是按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40亿吨标煤计算的,显然这是打不住的,所以实际比7.5%还少。2009年末,国家能源局又提出“实现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也就是加进核能后仍是15%,可再生能源的指标可能不到5%了,而美欧是20%,巴西、瑞典更高。另外,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大气污染严重和减排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现在正在开坎昆会议。
能源资源极贫,需求与缺口剧增,事实上的立足国外,以及在化石能源上大刀阔斧和一掷千金,而在可再生能源上遮遮掩掩和裹足不前的现实说明,我国的能源形势已经相当严重,病得不轻了。
当今世界,经济即国力,能源是基础。我国的崛起必然引起美日等国家的警觉与反制,能源不能自主和需求立足国外乃国之软肋与重大隐患,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对国内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将不可估量。崛起中的中国需要的不是踌躇满志,而是多一些忧患与安全意识,多一些远虑和未雨绸缪的谋划。近十年中国和世界能源形势变化实在太大了,早先提出的48字能源方针和现行能源政策应该重新审视与评估了,需要研究和制定一个新的国家能源大战略,其关键词至少有“自主”、“安全”与“积极转型”。
发展可再生能源以生物质能源为主导是大趋势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化石能源仍将是主导性能源,所谓的能源转型主要是指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逐渐替代。在此过程中,各国竟殊途同归地走上了以生物质能源为主导之路。
在早期,20世纪70年代爆发世界石油危机和开始寻求石油替代时,美国的玉米乙醇、巴西的甘蔗乙醇、北欧的生物质发电、德国的沼气等纷纷出台。后来美国进行甲醇车用燃料试验失败后进一步确认了生物乙醇方向,瑞典在进行公交车的9种替代燃料试验后也最终选择了沼气与生物乙醇。
1999年美国发布了《开发和推进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能源》总统令,制定了一个关于到2030年以生物质燃料替代目前石油消费总量30%的发展目标,占国家电力的5%、交通运输燃料的20%和化工产品的25%。2005年美国能源部给国会提交的一份报告说:“生物质已经开始对美国的能源作出贡献,2003年提供了1亿吨标煤能量,占美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超过水电而成为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来源。”
美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大型风能和太阳能试验装置并逐渐加大开发力度,更彰显了生物质能源的主导角色。分别于2005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经国会通过的《美国能源政策法案》、《能源自主与安全法案》、《农业法案》和《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均是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生物质能源的主导地位和具体发展指标。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不久前发布的《能源展望2010》预测,2008年至2035年间石油消费量的增长部分将全部由液体生物燃料提供,燃料乙醇的消费量可占到石油消费量的17%以及使原油进口依存度由70%以上降低到45%;发电量的增量中可再生能源占41%,其中生物质发电占49.3%,风电占37%,光伏发电占4.2%。也就是说,未来的二三十年里,美国的生物质能源不仅要全部担当起替代石油增量的任务,还要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挑起半壁河山的重担。
2007年欧盟通过立法提出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中可再生能源要占到20%,交通部门燃料消费中生物质能源要占到10%的目标。瑞典是一个杰出代表,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石油份额由1970年的77%下降到2008年的32%;生物质能的工业用途达1230亿千瓦时,分别是天然气(100亿千瓦时)和煤炭(270亿千瓦时)的12.3和4.5倍。其生物质供热发电1030亿千瓦时,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6.8%,占供热能源消费总量的71.6%。在2006年的世界生物质能源大会上,瑞典总理佩尔松宣布:“生物质能源已能满足目前瑞典25%的能源需求,2020年瑞典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依赖石油的国家。”
在巴西,生物燃料产值已经占到全国GDP的8%,超过信息产业而排在第一位。巴西已建成10大甘蔗乙醇生产基地和由甘蔗种植—乙醇加工—专用汽车FFVs—国内市场—国际贸易的一套完善体系。在2008年的“国际生物燃料大会”上,巴西全国公民协会主席Dilma Rossef在开幕词中讲道:“巴西的经济是建立在可再生能源基础上的,目前全国以生物乙醇替代了50%的汽油(2009年达56%,作者注),生物柴油替代了3%的化石柴油,这一比例正在快速提高。2003年启动了的灵活燃料汽车(FFVs)市场,现已有700多万辆(2010年2月已超过1000万辆,作者注),汽车销售中90%以上是FFVs汽车。”巴西国内有1.2万架小型及农用飞机使用乙醇燃料。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