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在此次能源论坛上所作的大会主报告,是“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咨询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报告提出了支撑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
报告给出了本世纪上半叶我国能源发展阶段的战略定位,阐述了我国“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及其六大子战略的基本内涵,提出了科技支撑的三个层次和“十二五”重点,以及实施“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的若干重大建议。
2050年前的四十年,是我国能源体系的转型期。能源体系的转型指的是:从现在比较粗放、低效、污染、欠安全的能源体系,逐步转型为节约、高效、洁净、多元、安全的现代化能源体系,能源的结构、“颜色”、质量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2050年后,我国将拥有一个中国特色的能源新体系,进入比较自由的绿色、低碳能源发展阶段。
中国的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可概括为:加快调控转型,强化节能优先,实行总量控制,保障合理需求,优化多元结构,实现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引领,系统经济高效。它由六个子战略构成。
绿色、低碳能源战略将确保我国已作出的主动承诺(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兑现,并力争使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估计峰值约90亿吨/年)。
预期到2030年前后我国能源发展将出现历史性转折点,煤炭年利用量越过峰值。2050年煤炭在我国总能耗中的比重可望减至40%(甚至35%)以下,其战略地位将从主力能源调整为重要的基础能源。
预期到2050年,我国将基本完成能源体系的变革,实现能源供需模式的科学平衡。能源结构中,洁净能源将占到一半以上,并呈继续增加势头,并为下半世纪的发展打下坚实而良好的基础。
对各级政府和企业,完善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在GDP的增速上,强调又好又快,不以追求两位数的增长,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把节能、绿色、低碳的要求作为硬指标,列入考核体系。引进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以防止盲目扩大投资,避免单纯追求GDP增速。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