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25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京教函〔2025〕438号
各有关高等学校,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总结凝练优秀育人成果,提高成果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构建一流育人体系,培养一流人才方阵,根据市教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京师奖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京教人(2025)8号),现就做好2025年度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时间
2025年度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网上填报时间为10月9日9:00至10月13日17:00;纸质版材料报送时间为10月14日至16日每天9:00—16:00。
二、申报程序
(一)网上填报
1.网上填报平台网址为http://bjgjcgj.bjedu.cn,各单位确定网络申报平台校级管理员1人,管理员账号将在工作群内统一发放。
2.项目申报用户账号由申报单位管理员根据本单位遴选结果统一分配,取得用户账号后可参加申报。
3.项目完成人根据平台提示填报完成后提交本校管理员审核,管理员在填写本单位推荐意见及本单位主管校(院)领导姓名后可提交推荐市级评审。
4.各校需提供一个成果网址(在系统中填报),将成果申报材料和认为必要的视频及其他补充支撑材料放在此网址上,并在2026年1月31日前保证网络畅通。
(二)材料提交
纸质材料由申报单位统一报送(报送地点届时将在工作群内通知),包括以下申报材料:
1.申报单位推荐公文(一式2份,须附公布校级成果奖的校发文件,在文件项目序号前手写“△”进行标注,并在“△”后注明推荐成果汇总表中的排序,如“△6”)。
2.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成果汇总表(一式2份,从平台导出打印并盖单位公章及主管校(院、中心)领导签名(章),报送项目需与平台申报项目完全一致)。
3.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一式2份,其中原件1份)。
4.成果总结(不超过5000字,一式2份,其中原件1份)。
5.支撑材料目录(仅目录提供纸质版,相关支撑材料不提交纸质版,可将支撑材料制作成统一的PDF电子文件上传到系统,同时放到学校指定的成果网址中)。
6.成果若为教材,须提供出版样书(成套教材无需提供全部样书,可将电子版作为支撑材料在网络平台提交),出版时间截至申报时须已满两年。
申报单位提交的纸质版材料、网上填报平台上传材料、成果网址展示材料应完全一致,推荐项目名称、完成人应与学校校级成果奖获奖文件完全一致。
三、专家推荐
为做好本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我委将建立2025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库,并将从专家库中遴选部分专家组成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组开展评审工作。
(一)推荐专家条件
1.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2.具有正高级职称;
3.本人未申报本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4.身体健康,能够参加评审工作。
5.可为本校退休人员。
(二)推荐方式
专家推荐包括网上平台填报和纸质版材料提交两个环节,各单位管理员在平台用户中心-用户管理栏逐一添加完专家后,将汇总表导出打印(一式2份)并加盖单位公章与其余材料一并报送。
四、联系方式
为保证市级申报平台技术支持服务有效运行,各单位工作联系人(管理员)承担本单位内部咨询的解答工作,无法解答或处理的问题由管理员统一联系市教委技术支持人员咨询(联系人:肖连义,联系电话:15510911775)。
申报内容相关问题由申报单位工作联系人与市教委联系人联系,其中本科成果联系高等教育处(联系人:王佳琦、赵晓琳,联系电话:55530147、55530150),研究生成果联系科学技术与研究生工作处(联系人:李勇、马骋,联系电话:55530165、55530174)。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教学成果奖申报组织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加强宏观统筹,切实做好本校教育教学成果申报、评审、总结、凝练工作,认真遴选优秀项目参加本届市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充分发挥教学成果奖评审推荐工作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导向作用,引导更多教师和管理人员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及实践工作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2025年8月8日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