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中职的发展时期,抓住机遇,就更能发展。还用过去的方式管理中专学校不行了。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上做一些调整,将会大大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
刘志敏(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校党委委员、河北煤炭管理干部学校校长助理):关于教育产业化问题。教育作为产业是对的,但不能产业化。学校完全按企业经营不符合教学规律,价值规律在市场上是起作用,在学校也应该起作用,但价值规律必须服从教学规律。把学校办成企业,就会违背教育规律,偏离教育方向。教师和学生完全都由经济杠杆调节,围着钱转,培养的目标就偏离了。
建好教育立交桥
舒希贵(河北廊坊市卫生学校校长、党委书记):前几年中专招生之所以困难,我认为大体上有六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受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一些行业职工纷纷下岗,尤其是国有企业职工的下岗,使有的学生觉得毕业就是失业,报中专学校的人少了。近两年,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就业率提高,中专学校的招生情况也随之好转。
二是社会上盲目追求高学历,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哪怕一个简单的工作岗位也要本科生,不要中专生。
三是大学扩招形成普高热。上大学这么容易了,学生念完中专又没人要,谁还上中专呢?
四是有些媒体的宣传导向有偏差。有些媒体的报道认为,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了,中专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优势,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其实,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恰恰为中专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中专学校在知识经济时代依然大有作为。
五是体制和政策。有的省在政策上限制很死,这方面那方面限制颇多,尤其是对招生计划限定非常死,不让招这个不让招那个,数量就给你100人200人,多招一个都不行。学校的招生受一定影响,学校生存有困难。
六是学校内部的原因。一些学校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转轨变化,改革力度不够。
中专怎样做大做强?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全面落实职教会精神。
一是建好教育立交桥。河北在这方面已迈出很大步伐,做得很好,中专毕业生也可以升专科、高职或本科。目前的工作就是如何提高招生比例,让中专生既学到技能,将来又有希望仍然可以上大学。
第二就是放开招生计划。河北从去年开始就放开了中专计划,今年高职也放开了,高中毕业生不分年龄不论婚否,不分有无工作,拿着高中毕业证就可以上高职。政策放得非常活,给职业教育带来新的生机。
第三,财政上要对中等职业教育或高职教育给予大力支持。有些地方把中专学校或高职当成摇钱树,看你收学费眼红,不但不给钱或给很少,还要从学费里提留,比例有的10%,有的20%,有的更多。很多学校自己搞建设,购置设备,地方财政根本不拿钱,还跟学校要钱,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四,应该给职业教育学校更多的人财物自主权。现在,学校要进一个人也得主管市领导批准,限制非常死,超过编制数根本不行。
第五,制订中专学校的收费标准应该区别对待。地区不一样,行业不一样,学校的基础不一样,学费不应该是一个标准。医药卫生学校需要购置医用器械、药品、动物等,开销比其他学校要大得多,收费标准相应也应该高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