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职教新闻
转型时代 中专的困境与出路
2002-11-20    

字体大小:

  现在是中职的发展时期,抓住机遇,就更能发展。还用过去的方式管理中专学校不行了。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上做一些调整,将会大大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

  刘志敏(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校党委委员、河北煤炭管理干部学校校长助理):关于教育产业化问题。教育作为产业是对的,但不能产业化。学校完全按企业经营不符合教学规律,价值规律在市场上是起作用,在学校也应该起作用,但价值规律必须服从教学规律。把学校办成企业,就会违背教育规律,偏离教育方向。教师和学生完全都由经济杠杆调节,围着钱转,培养的目标就偏离了。

  建好教育立交桥

  舒希贵(河北廊坊市卫生学校校长、党委书记):前几年中专招生之所以困难,我认为大体上有六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受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一些行业职工纷纷下岗,尤其是国有企业职工的下岗,使有的学生觉得毕业就是失业,报中专学校的人少了。近两年,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就业率提高,中专学校的招生情况也随之好转。

  二是社会上盲目追求高学历,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哪怕一个简单的工作岗位也要本科生,不要中专生。

  三是大学扩招形成普高热。上大学这么容易了,学生念完中专又没人要,谁还上中专呢?

  四是有些媒体的宣传导向有偏差。有些媒体的报道认为,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了,中专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优势,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其实,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恰恰为中专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中专学校在知识经济时代依然大有作为。

  五是体制和政策。有的省在政策上限制很死,这方面那方面限制颇多,尤其是对招生计划限定非常死,不让招这个不让招那个,数量就给你100人200人,多招一个都不行。学校的招生受一定影响,学校生存有困难。

  六是学校内部的原因。一些学校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转轨变化,改革力度不够。

  中专怎样做大做强?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全面落实职教会精神。

  一是建好教育立交桥。河北在这方面已迈出很大步伐,做得很好,中专毕业生也可以升专科、高职或本科。目前的工作就是如何提高招生比例,让中专生既学到技能,将来又有希望仍然可以上大学。

  第二就是放开招生计划。河北从去年开始就放开了中专计划,今年高职也放开了,高中毕业生不分年龄不论婚否,不分有无工作,拿着高中毕业证就可以上高职。政策放得非常活,给职业教育带来新的生机。

  第三,财政上要对中等职业教育或高职教育给予大力支持。有些地方把中专学校或高职当成摇钱树,看你收学费眼红,不但不给钱或给很少,还要从学费里提留,比例有的10%,有的20%,有的更多。很多学校自己搞建设,购置设备,地方财政根本不拿钱,还跟学校要钱,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四,应该给职业教育学校更多的人财物自主权。现在,学校要进一个人也得主管市领导批准,限制非常死,超过编制数根本不行。

  第五,制订中专学校的收费标准应该区别对待。地区不一样,行业不一样,学校的基础不一样,学费不应该是一个标准。医药卫生学校需要购置医用器械、药品、动物等,开销比其他学校要大得多,收费标准相应也应该高些。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职教师队伍建设新蓝图
· 北京拟降低中职学费 鼓励学生上中职
· 北京:中等职业学校新开英语口语课
· 宁夏打开中职与高职通道
· 弹性学分制冲进中职学校
· 浙江职成教今年锁定目标
· 青岛中职推倒"围墙" 允许跨校选课
· 浙江中职教育一年跃出低谷
· 浙江省改革今年中专招生办法
· 教育部对今年中职招生提出要求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