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研究 > 专题研究 > 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杰拉德·卡斯帕尔谈研究型大学必备的四种特性
2002-07-30    

字体大小:

  成功的研究密集型大学必须具备四种特性。

  第一是“对大学工作的不断认识”。只有不断地对大学的工作,包括大学的使命、组织架构等进行反思,大学才能够得以持续发展。总体上讲,大学的工作是自下而上的,不是自上而下,大学领导要不断地听取来自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校友等方面的意见以不断改进工作,他们的积极参与才能够使得大学不断进步。大学的改革应该是为了学术的长期繁荣,而不是主要为了经济目的。

  研究型大学必备的第二种特性是“教学与研究的辩证关系”。大学的教学与研究是相互促进的,缺一不可。研究使教师能够不断把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教给学生,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好处;而充满了好奇心的学生对教师的不断置疑又推动了研究的发展。本科生们天真的提问和质疑使教师们重新思考以前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而这正是大学所需要的。科学和学术的目的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参与才能够得以最有效地实现。科学和学术需要年轻的一代自觉参与才能得以繁荣发展。长远来看,任何领域的学术和科学如果没有学生尽早的和积极的参与都不可能获得成功。

  美国大学成功的一个因素就是给年轻学生以参与的机会,而不是仅仅坐在课堂里做知识的接受者。因此,不能像前苏联那样把研究工作主要交给科学院去做,割裂研究与学习的密切联系。在那些将研究和教学截然分开或者部分分开的国家,创造的潜力被浪费掉了。中国大学对中国经济社会最大的、最有意义的贡献,就是培养出出色的学生。

  大学必备的第三种特性是“学术自由”。学术自由对大学的发展极为重要。有三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对学术自由造成障碍:1.政府方面不恰当的干预;2.立法以及各种行政法规的条款脱离实际,这些条款往往对新情况反应迟钝;3.学术机构本身学术权威的存在、学术范式的力量以及大学自己成员的政治目的(比如“保守主义”或者“自由主义”)等。这些阻碍学术自由的因素在全世界的大学都存在。

  大学促进公共福祉的主要方法,是促进知识的增长而不是更多其它的行动。大学本身就是公共服务的最高形式之一。技术转让不能成为大学的中心任务,应该只是副产品。

  大学必备的第四种特性是“大学自我管理和相互竞争的灵活结构”。一所大学要明确地定位,以与其他大学区分开来。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主决策的权利和愿望。大学要成为成功的竞争者,需要可靠的经费,也需要有能够实现长远目标的管理和治理结构。

  大学校长至少需要8—12年的任期,才能熟悉情况,建立联系、促进互动、实现目标。同时,组织结构和管理运作的灵活性是大学进行变革的途径。大学应在每一个管理层面上都具备这种灵活性。只有高层的灵活性而没有院长或者系主任的补充是远远不够的。大学应由系一级组织做出最重要的决定。

  大学学术气氛的形成主要靠教师。聘任教师应由系里做出决策。大学应该同时保持组织系统纵向和横向的交互性。这两种性质的保持需要大学最高领导乐于咨询和沟通,同时要敢于和善于决策。

  大学校长要在最高领导层形成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应该不超过8个人,决定重大事务,有些决策只有4—5个人参加,校长每周和他们开一次会议。

  大学校长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工作是形成共识。另外,应该允许和提倡公平自由的竞争。一所大学的竞争优势在于对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自由追求予以鼓励;同时,他们之间又相互合作,每一个人都是为了学校的利益而工作。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世界一流大学掌门聚首北京切磋办学经验
· 全球大学的变革方向
· 陈至立:中国大学必须向世界学习
· 陆登庭:教育是通向未来的钥匙
· 科林•卢卡斯:大学从事的是人的教育
· 牛津大学校长:21世纪的大学
· 李岚清会见世界著名大学校长
· 330多所高校在管理体制改革中被撤销
· 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派出国
· 高校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