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职教新闻
高职教育已成高等教育半壁江山
2016-07-01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今年,我们学校的自主招生名额是800人,却吸引了8249人来报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谢志远在今天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强专业建设服务产业升级、强化实践教学等一系列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点举措支持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越来越适应产业需求,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大大提高。

  “匹配产业是高职发展的主旋律。去年,我们颁布了新的高职专业目录,总共收入748种专业,其中一、二、三产相关专业数比例为6.8∶39.4∶53.8,与当前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基本吻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分析指出,“这种吻合是逐年专业调整形成的。以2014年为例,高职撤销或停招5200多种专业,减少文秘、计算机信息管理、法律事务等专业点,同时增加了3000多个与新业态密切相关的专业,如物联网、老年服务等。”

  “区域有什么支柱产业,学校就设置什么专业,”谢志远说,“目前,温州已形成低压电器、泵阀、汽摩配、鞋服等五大支柱产业和十大新兴产业。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35个专业全部根据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设置。”

  课程是推进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过去,高职课程往往被认为是“本科的压缩饼干”。为解决这个问题,天津职业大学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为主导,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及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轴心整合课程内容,形成了工学结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系统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围绕课改,配套建成了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功能于一体的学训基地,组建了一批高水平的“双带头人”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学校的改革举措背后是国家的大力支持。截至目前,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共投入中央财政资金45.5亿元,引领带动地方财政投入89.7亿元、行业企业投入28.3亿元,总投入160多亿元,支持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788个专业点。近年来,中央财政共投入16.667亿元,支持715所高职院校建设910个实训基地,带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国家还投入中央财政资金3.8亿元,建设覆盖全部19个高职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据介绍,截至2015年底,全国所有省份均建立了高职生均经费制度。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到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应不低于1.2万元。这意味着,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将与本科实现同等待遇。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直接服务于民生,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促进了教育公平。”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姜大源说。数据显示,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年招生数、在校生规模稳中有升。到2015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1341所,招生数348万,毕业生数322万,在校生数1048万,占到高等教育的41.2%,全年为社会提供技术培训超过2000万人次。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适龄青年提供了进入高校学习并掌握就业技能的机会,对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每年平均有280万家庭通过高职实现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葛道凯说,“从就业来看,高职学生就业持续走高、走好。高职毕业后半年就业率稳定在91%左右。麦可思对高职学生毕业后3年的跟踪调查显示,2012年毕业的高职生3年后工资增幅为83.8%,显著跑赢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可以说,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是管用的、实惠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公布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
· 高职教育仅18%财政投入 高职呼吁央财青睐
· 产业升级需要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
· 教育部职成司负责人解读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 湖北实施五年制高职教育:初中毕业生可直接上大学
· 26.5万名贫困生将免费接受中职教育
· 高职教育质量 切忌自说自话
· 高职教育招考制度改革将提速
· 时代呼唤高职教育3.0版
· 高职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