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高考频道首页
2015吉林高考照顾加分大幅减少 5种情况保留加分
2015-05-14  中国吉林网  

字体大小:

  进入5月,高考已经倒计时,2015年吉林省的高考照顾加分政策开始“瘦身”,日前,教育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对吉林省的政策给予了解读。

  加分项目大幅减少 分值缩减 

  问:高考照顾加分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一是加分项目大幅减少。体育特长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等全国性加分项目,2015年1月1日之后获得的,取消高考加分资格;2015年1月1日之前获得的,继续保留加分资格。

  对于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优秀团干部、市州级见义勇为称号获得者等地方性加分项目,将从2015年高考起直接取消。

  暂时保留散居地区少数民族加分政策,2015年1月1日后取得我省高中学籍的,取消加分资格。但考虑到少数民族考生的特殊性,予以保留少数民族预科班报考资格。此外,取消了地区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照顾政策。

  二是加分分值进一步缩减。2015年1月1日之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体育特长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等全国性加分项目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可继续保留加分资格,但加分分值统一调整为5分。

  三是加分适用范围进一步明确。对于散居地区非本民族语言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2015年1月1日前取得我省高中学籍的,继续保留加5分资格,但只适用于吉林省省属高校在本省招生;2015年1月1日后取得我省高中学籍的,取消加分资格。

  5种情况被保留加分 

  问:吉林省保留的照顾加分政策有哪些? 

  答:此次改革虽对鼓励性加分进行了调整,但扶持性加分仍有所保留和完善。依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2015年高考我省保留以下考生高考加分资格:

  1、烈士子女。

  2、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少数民族考生。

  3、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4、自主就业退役士兵。

  5、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少数民族政策咋调整 

  问:吉林省少数民族政策如何界定? 

  答:一是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答卷少数民族考生,保留照顾加分资格,分值为10分。

  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一州三县,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不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答卷的本民族考生,保留照顾加分资格,分值为5分。

  三是散居地区不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2015年1月1日前取得我省高中学籍的,继续保留加5分资格;2015年1月1日后取得我省高中学籍的,取消加分资格。

  评优、竞赛活动不可与高考挂钩 

  问:学科特长生加分资格取消后,还有优势吗? 

  答:取消加分后,相关的评优、竞赛等活动仍可正常进行,但不可与高考挂钩。具备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考生所获奖项,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可根据考生实际情况在初审时给予充分考虑。例如,2015年1月1日后获得奥赛奖项及学科类竞赛奖项的考生,2015年高考自主招生时均有机会享受初审优先通过的待遇。此外,具备艺术、体育、学科特长的考生,学校将如实记录到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中,供高校录取时参考。同时,鼓励具有体育、艺术特长的学生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高校艺术团。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2015吉林高考志愿6月24日起填报 分两次进行
· 吉林高考“史上最严安检”:女生穿文胸无法过关
· 吉林高考出分20分钟 北大清华同时电话抢一考生
· 吉林高考文科状元方芳:还在为选哪校而纠结
· 2017年吉林高考分数线公布:一本文528分理507分
· 2017年吉林高考志愿填报时间:6月23日-27日
· 2017年吉林高考报名人数142940人
· 2016年吉林高考志愿填报时间:6月24日开始
· 吉林公布异地高考报考细则 含社保条件限制
· 吉林高考作文阅卷 分差过大由第三人再评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