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终结校园暴力还需哪些招儿?
2016-11-17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身为家长,最担心的事会有哪些?

  校园欺凌和暴力必是其一:群殴、辱骂、拍裸照、持刀威胁……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屡见报端,手段之恶劣,气焰之嚣张一次次挑战社会的底线。

  日前,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九部门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提出切实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加强部门统筹协调,把此项工作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这是继今年5月国务院部署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后,再次集中力量向校园暴力说“不”。

  规范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处置流程

  《意见》提出,要建立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及时报告制度;落实监护人责任追究制度。

  北京教育科学院研究员耿申认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必须与当地公安、司法等机关密切配合,建立一套系统化、多元化处置机制。比如,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监护人的监护职责;相关部门应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探索建立符合未成年人年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育需要的监督管理措施。

  《意见》提出,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

  耿申指出,各地政府部门应尽快建立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中心,设置举报和咨询热线。“对于中小学校来说,‘依法依规处置’的关键是以保护遭受欺凌和暴力的学生身心安全及促进施加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内心感化、行为转化为核心,建立和完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基本流程。各中小学校都应按照‘强化事先预防、及时应对事件、做好事后辅导’的基本原则,建立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小组,制订和规范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处置流程。”

  《意见》提出,欺凌和暴力事件妥善处置后,学校要持续对当事学生追踪观察和辅导教育。

  耿申说:“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妥善处置后,学校要持续对当事学生实施追踪观察和心理辅导教育。对欺凌或施暴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和帮扶,给予其改过机会。但对施暴情节严重者,则须请公安民警参与警示谈话,实施训诫、做义工、移交公安机关等惩戒措施。对遭受欺凌和暴力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阴影,融入学校生活。”

  《意见》提出,对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根据《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置。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范国睿建议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刑法》相关条款,增加“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等内容,适度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使中小学生明确并承担欺凌与暴力的相应法律责任。

  学校应树立大安全管理观

  《意见》提出,中小学校要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

  武汉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程斯辉指出,学校要制定完整严密的安全管理制度,应设置学校安全管理办公室之类的专门机构,也应配置专职人员,形成专职兼职相结合的学校安全管理队伍。同时,还要有专门的工具配置、设施建设,使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能够及时预警、及时预防、及时处置。

  《意见》提出,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程斯辉指出,当下一些学校的安全管理,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临时抱佛脚”等现象。他建议,树立学校大安全管理观,把保证学校安全视为“头等大事”,同时坚持全过程掌控:事前抓预防,事中抓坚持,事后抓处置。

  重视家长、社区以及社会力量

  《意见》提出,引导广大家长尽量多安排时间与孩子相处交流。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咨询师裴涛说:“家长要从源头上防治孩子欺凌暴力行为的养成。父母是孩子模仿学习的第一对象,不少施暴学生就来自于暴力家庭。因此,家长首先要树立对欺凌暴力的正确认知,掌握合理的应对方法,成为孩子合格的榜样。”

  《意见》提出,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公安、司法、媒体等各方面沟通协作机制。

  程斯辉说,要重视家长、社区以及社会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参与平安校园建设。要将学校安全管理置于国家、社会以及社区安全管理的大体系进行谋划、开展工作,使学校安全管理赢得良好外部环境,同时又为社会、社区安全作出贡献,形成学校安全与社区、社会安全之间的良性循环。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姚建龙也认为,保护未成年学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非学校一家之责。“只有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各相关部门与主体的共同参与,通力协作,才能有效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这一世界难题,而这也正是《意见》的‘良苦用心’与核心内容。”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王刚代表:通过法律手段惩治校园暴力
· 湖北发文:校园暴力学生屡教不改者转专门学校
· 山东严惩校园暴力犯罪
· 人民日报:防治校园暴力,这回出招挺细
· 预防校园暴力需要课堂以外的努力
· 校园暴力事件被指趋向"规模化" 施暴者多为初中生
· 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
· 北京高院发布校园暴力犯罪案件
· 校园暴力频发 教育部副部长:要加强学校管理
· 李卫红委员面对面回应巩汉林“校园暴力”之忧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