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优秀教师
全国模范教师吴乐琴在三尺讲台上撒播爱
2004-09-07    吴正中

字体大小:

  9月6日,首届“山东省人民教师”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青岛第21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吴乐琴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去济南的路,她将出席8日在济南举行的山东省庆祝第20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表彰会上吴老师将作《爱心伴你成长》主题发言。

  今年51岁的吴乐琴十八岁就开始担任班主任,一干就是20多年,20多年来,她自修了本科学历,自学了中外教育理论,还努力探索并成功实践了三年阶梯式系列教育方式,包括:三年系列式主题班会,系列家长会。从初一到初三有一套科学的班级教育管理方式--即“理想-青春-人生观”。

  多年来,她实践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是她教学的指导思想。她的课堂上时而书声朗朗,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时而如烈火般荡气回肠,让学生们如醉如痴。吴老师在教学上为全市教育教学树立了典范,赢得了全市语文教师的拥戴。

  然而,生活中并非总是阳光灿烂。93年,她母亲去世,爱人因公伤致残,繁重的家务也由她一人承担,儿子也在意外的事故中差点丧命,至今仍留着永久的伤痕……这一连串的打击,让劳累过度的吴老师不堪重负,几次病重住院。孩子们望着眼眶塌陷,声音嘶哑,身形憔悴的老师,止不住地流泪,就连学生家长们也心疼她,整日陪伴,守侯着孩子的这位敬爱的老师。

  吴老师终生难忘的是学生家长在广播电台为她点播了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并代表所有家长通过电波向她表达敬意。在爱的温暖中,吴老师终于挺住了,她又一次走上自己挚爱的三尺讲台,并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93年一个寒冷的冬天,吴老师班转来了一个蓬头垢面的男孩。他那玩世不恭的眼光中带着冷漠,父母的离异,使他从吸烟到偷盗,样样都会,哪个班也不敢要他。吴老师收下了这个难管教的孩子,可他并不感激,照样违纪、捣乱,学习成绩总是排在最后一名。吴老师没有放弃他,她坚信自己的关怀总有一天会让这颗冰冷的心灵融化。吴老师鼓励全班同学爱护他、关心他。早晨,吴老师替他买上一份早餐;中午,吴老师帮他补习落下的功课;体育课受了伤,吴老师亲自带他上医院,并带他回家煮面吃。这点点滴滴的爱,融化了孩子那颗冷漠的心。毕业了,他光荣地当上了武警战士,在给吴老师的信中说:“亲爱的吴老师,我已经入了团,并荣立三等功,现在我是一名看管犯人的武警战士。假如没有您当年的耐心教育,也许我现在也是犯人”。

  99年,严重的高血压病又折磨着吴老师。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中考复习,她依然坚持超负荷地工作。最后是学校领导坚持给她办了住院手续。在医院里,吴老师强忍病痛,从容地指挥着语文组的复习。没有吴老师的语文课堂静悄悄的,是吴老师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

  吴老师从医院病房走出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教室看看那些可爱的孩子。见到敬爱的吴老师康复,孩子们含泪围在她身边,许多在场的老师也热泪盈眶。学生们在日记中写道:“长大一定做个象吴老师那样的人”。外校的青年教师慕名请教,吴老师往往一讲就是几个小时,很难相信这是个刚走出病房的病人;学校老师开公开课,吴老师不厌其烦地帮助修改,跟踪听课;甚至连学生的一篇普通作文,她也会认真给学生剖析,直到学生理解为止……

  默默地耕耘,默默地奉献,吴乐琴老师也默默地收获着丰硕的果实。1996年,她成为青岛市首批语文教学带头人,1997年成为青岛市首批开放课教师,几年来举行的公开课、观摩课近百节。平时,吴老师笔耕不辍,撰写论文五十多万字,《教育呼唤人的回归》获全国论文一等奖。《素质教育之我见》获全国论文二等奖,《小议推广普通话的几条途径》获山东省论文一等奖,《中学语文朗读教学模式》获山东省论文二等奖并被收入《中学文科课堂教学模式》。

  2000年吴老师被评为山东省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2001年被评为省师德标兵,2002年再次被评为青岛市“语文学科带头人,2001至2002年参加国家级课程改革培训,在北京、济南、太原、郑州作过《走进新课改》、《篇篇总关人间情》、《假如我教这一课》、《新课改中教师的语言艺术》、《课改之际话中考》等省级专题讲座9场,市级教育教学讲座共19场。2002获山东省“特级教师”称号。她的教育座右铭“爱心伴你成长”。

  如今的吴乐琴老师已人到中年,虽然她患脑部疾病,但她仍顽强地战斗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一颗热爱教育永远年轻的心时刻在鞭策着他,关爱着别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吴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她无私地向学生撒播爱心,为教育奉献着真诚。走近她,学习她,也默默地祝福她“好人一生平安”!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厦门二期中小学教师继教工程启动
· 河北:落实政协委员提案设农村教师津贴
· “新生代”语文教师探究新课标
· 要善于把理念变成教师个人化的观念
· 教师调配如何做到“阳光操作”?
· 信息技术时代 教师必须具备四种素质
· 教师的第三只眼是慧眼
· 教师教育研讨会在京召开
· 湖南武汉采取切实措施保障教师身心健康
· 教师节特别节目《奠基中国》将推出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