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关注就业 > 就业新闻
中国就业压力加大 国务院推五项新措施促就业
2017-04-10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小:

  中新社北京4月6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面对今年就业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确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坚决打好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硬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9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有500多万,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超过40万,此外,中国还面临煤炭和钢铁行业“去产能”带来的100多万分流安置职工,以及三四百万新增农民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3月15日,李克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这几年我们一直处在新成长劳动力的高峰,今年的就业压力仍然比较大”。

  为应对就业压力加大的形势,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五项促就业的新举措。

  一是制定财税、金融、产业等重大经济政策时,要综合评价对就业的影响,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结构优化与就业转型协同。

  二是拓展就业新空间。持续推进“双创”,发展创业载体,将符合条件的新业态企业纳入鼓励创业创新优惠政策和吸纳就业扶持政策范围。探索适应灵活就业的失业、工伤保险等保障方式。鼓励开放共享基础性专利或政府购买技术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协同创新。

  三是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对去过剩产能任务重、待岗职工多的重点困难地区加大就业援助。支持地方通过财政出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把贫困残疾人家庭、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等纳入求职创业补贴范围。对农民合作社等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并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可给予奖补。进一步落实好退役军人安置等政策。

  四是强化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依法参加失业保险3年以上,当年取得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职工可申请技能提升补贴。推进职业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全覆盖。简化劳动者求职手续,推动建立入职定点体检和结果互认机制。

  五是实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创新启动支持计划,鼓励以知识产权等入股创办企业。简化学历认证等手续,依法为重点引进人才和高层次留学人才申请永久居留提供便利。

  “近年来,中国不再把经济增速看作是首要目标,而是像世界上发达国家一样更加重视就业等民生指标。”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增长是为就业服务,这也是中国政府再出台五项新措施促就业的原因所在。

  在蔡志洲看来,上述新措施体现出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扶持民营经济促进就业的思路。调整产业布局、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研究发现,民营经济是促进就业的主力军,应通过减税、免税等措施鼓励民营经济、小微经济的发展。”

  另外,国家统计局近期发表的文章称,从中长期看,中国3.7亿农村劳动力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还需要转移到城镇就业。蔡志洲指出,未来中国就业的压力很大部分来自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应鼓励第三产业发展,吸收这部分就业。

  “虽然中国就业压力有所增加,但近年来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5%以下,另外,旧产业退出历史舞台的同时,互联网科技带来的新产业也正快速发展,中国仍处于中高速发展之中,吸收就业的潜力仍很大。”蔡志洲表示,整体来看,中国的就业形势是稳定的。(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举办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交流推进会
· 山科大以组合拳巧解就业难题
· 上海发布措施确保就业大局总体稳定
· 北京人大代表多维度了解青年就业现状
· 寻找“错位机遇”并非一时兴起
· 不用单一标准衡量成功就业
· 十部门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做好2023年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 聚焦当前促就业工作重点难点发力
· 看职业院校如何应对毕业生就业“大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