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关注就业 > 就业新闻
高校毕业生765万再创新高 岗位从经济转型中呈现
2016-05-24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大学生就业,别慌!

  今年高校毕业生达76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在5月20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确保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的要求,让人们吃下了定心丸。

  有困难:多重结构性失衡

  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1日,2016届毕业生签约率比去年同期上升0.8个百分点。

  “从目前情况看,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上平稳,但平稳中有压力。”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陈云博士指出,虽然全国签约率同比上升,但有一半的省份签约率是同比下降的,有的下降幅度超过5个百分点,区域内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

  “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16万人,再加上近几年沉淀下来的未就业毕业生,总量压力很大。与此同时,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陈云说,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1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分析显示,一季度大学(本科)教育程度的求人倍率为0.96,低于1的均衡水平,说明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在供给持续高企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失衡也更加突出。人社部调查显示,部分地方本科高校、部分地处三四线城市的高职、部分文史类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不足,毕业生就业机会较少。一些高校反映,受外贸出口大幅下降、化解产能等因素影响,纺织、钢铁、采矿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需求今年大幅下降,有的到目前为止仍少人问津。此外,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和女性毕业生就业相对更为困难。

  与此同时,毕业生的预期与市场需求也存在结构性失衡。人社部调查显示,一季度高校毕业生最希望去的工作岗位多集中在管理岗位(45.9%)和技术岗位(34.1%),两类占比达八成;但从企业需求看,多数企业需要生产岗位(51.0%)和销售岗位(19.2%),两类占比超七成。而从用人单位类型需求来看,一季度,国企、集体企业、港澳台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用工需求都有所下降,而这些类型的企业是以往毕业生比较青睐的求职单位。加之,在当前经济条件下,企业更趋向于选聘具有工作经验的熟练人员,这对应届毕业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有机会:岗位从经济转型中呈现

  “在看到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的一些机遇。”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总体上仍保持在合理的中高速区间,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活动领域不断拓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基础条件保障。

  近年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服务、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制造和服务业发展迅速,传统产业行业加速转型升级,很多企业尤其部分经营较好的私营企业在谋求转型升级中,对员工文化水平要求提高,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人力资源市场上,信息化、自动化、高级技能人才、现代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一季度数据显示,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中,要求大专以上教育水平的比例同比上升,其中大专同比上升1.3%,大学(本科)同比上升0.9%,研究生上升0.7%,而对大专以下劳动力需求都出现下降。总体来看,经济社会发展对毕业生的需求仍然很大。

  在郑东亮看来,当下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大趋势,恰恰指出了将经济产业政策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紧密结合的机会。“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以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存在着大量稳定和提升现有岗位、创造新岗位的机会。”

  “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陈云认为,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成长,分享经济、平台经济发展迅猛,新的就业资源和机会不断被开发,就业机会的配置机制也更加灵活,提供了很多有效的、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和机会,会吸纳大量毕业生就业。

  与此同时,陈云表示,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治理和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有所加大,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有帮扶:让大学生成为不断线的风筝

  今年以来,中央和各地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重要措施。陕西大学生自主创业可申请10万元贷款担保;湖北提出到2017年扶持4万名大学生创业;北京将实施“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

  “要建立覆盖毕业生在校离校各个阶段、就业创业全过程的政策和服务体系,让大学生成为不断线的风筝。”陈云说,人社部门和教育部门作为主管部门,通过联合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加强政策和服务的针对性,实现精准扶持。一个是点对点,要适应毕业生灵活多样的服务需求,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点对点的信息和指导服务。另一个是突出重点,对其中就业困难的,尤其是农村贫困、少数民族、长期失业的毕业生,提供“一人一策”的专项帮扶。

  此外,郑东亮认为,要着力夯实基层就业渠道,结合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和政府购买服务,开发一批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就业岗位,推动解决毕业生基层就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

  “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实,毕业生就业将有望保持平稳局势。”陈云强调,要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与国家的改革方向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岗位才是可持续的。当前,要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发展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形态、新模式,努力拓展多元化就业空间和渠道。在此过程中,要进一步落实好各项便利化措施,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加大鼓励和扶持毕业生创业就业力度。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部署开展寒假促就业“暖心行动”
· 千万规模高校毕业生再袭,中国能否顶住就业压力?
· 高校毕业生破1000万 推动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 国企年度招录高校毕业生增长23.4%
· 2023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活动启动
· 民政部:持续推进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创业工作
· 从国家到地方 多措并举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教育部: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重点帮扶
· 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近90家央企启动夏季招聘
· 三部门发文推动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