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关注就业 > 就业新闻
微博招聘越来越受中国人青睐 局限性依然明显
2011-05-26    新华网

字体大小:

  24岁的丁超是深圳一家科技公司的技术人员,打算在一个月之内跳槽,于是开始在上班之余关注微博上最新的招聘信息。

  “微博招聘内容简单明了,便于快速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这种方式十分便捷、新颖,很吸引人。”丁超说。

  最多容纳140字的微博,正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日益巨大的“微”影响,继“微小说”、“微访谈”、“微电影”之后,自去年底,微博招聘就已在网上悄然兴起。在求职的黄金季节,“微招聘”已成为众多公司和求职者的新宠。

  微博招聘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公司名义发布的招聘信息,另外一种是人事专员或部门经理以个人名义发布的信息。这些招聘信息在140字里浓缩了招聘内容后,一般要求求职者发简历和证明材料到指定邮箱。相对于传统网站招聘,微博招聘多了“私信”联系和转发功能。

  北京泰盛达和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廉志远在微博上已有7万多“粉丝”。一周前他发了招聘项目执行经理的帖子,很快就有求职者评论此微博并提出疑问,廉志远都一一作了回复。

  一位署名刘泊宇的网友问:“美国大学四年没有工作经验可否?”廉志远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有人直接询问月薪,廉志远大方回复:3000-4000元;还有的人在微博上声称已经接到面试电话。

  这种招聘者与求职者之间的互动被视为微博招聘的一大显著优势。

  “微博招聘能够提供求职者和应聘者及时沟通的平台,潜在的应聘者看到招聘信息后,有疑问可以及时发私信给招聘者,或者直接发表评论,得到及时回复。”上海蚂蚁汇公司的人事部经理沈丽玫说。

  沈丽玫说,在传统招聘模式下,招聘者只是被动地看着大批简历,而不能真正了解应聘者关心的东西,微博招聘使得应聘者更加具备主动性。据沈丽玫介绍,蚂蚁汇公司利用微博招聘取得了良好效果,已成为一个主要招聘渠道。

  微博覆盖面广,传播力强也是众多公司青睐微博招聘的重要原因。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过1.4亿,预计年底前超过2亿用户。

  沈丽玫说,只要在微博上“关注”了某家公司,就能迅速接收到这家公司的最新招聘信息,而且通过多次转发,传播面不断扩大。

  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微博招聘信息”有粉丝近56000人。这个专版汇聚了各行业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种类繁多,其中不乏很多知名企业,媒体。

  此外,微博招聘的优势还在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招聘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王大犇说:“求职者可以通过企业主页了解企业文化,并可参考网友对其的评论来做选择。”

  虽然微博招聘的发展前景被广为看好,但也有人指出了这种方式的局限性。

  北京四月青年社区网站的人力资源总监朱江认为微博招聘比较适合实力强、名气大的公司,大公司的粉丝多,发的信息传播力强,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微博的粉丝数有限,发了微博得到的关注度不高,我们现在主要还是要提高公司知名度,得到更广泛的认可。”朱江说。

  另外,针对性不强也是微博招聘的一个困境。相对于传统招聘,微博招聘不能针对特定的人群。

  “从我的经验看,基础性工作或者临时工作,在微博上招聘非常有效,而比较专业的工作在微博上不是很容易招到合适的人。”她说。

  人力资源工作者普遍认为,互联网、信息技术、传媒之类的行业较为适合微博招聘,因为这些行业招聘对象主要是热爱互联网的年轻人。

  “尽管有其局限性,微博招聘还是会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沈丽玫坚信。(刘佳 荣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求职心切微简历直接@负责人 老总诉苦称吃不消
· 微博求职悄然兴起 能否缓解就业难需时间验证
· "咆哮体"招聘求职网上蹿红 评论称不能一味跟风
· 微博求职渐成风微简历成新宠 专家称诚信是关键
· 今年找工作流行“微简历” 专家:有利也有弊
· "90后"毕业生将成求职主力 企业提前数月揽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