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研究
产学研市一体唤醒就业意识
2009-03-30  中国教育报  邱开金

字体大小:

  不久前,一场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和一场大学生就业招聘会分别在温州市技能人才市场和温州市人才市场举行。据相关管理部门统计,这两场招聘会共有482家企业和单位的9312个岗位进场招聘人才,先后有2.6万余人次赴聘,达成聘用意向7525人,现场录用1024人。而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两个政府职能部门和一所高职学院主动服务和融入地方经济建设的实践探索带来的聚合效应。

  温州市技能人才市场和温州市人才市场是由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浙江省温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温州市人事局联合创办的。两个政府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部门与一所高职学院共办人才市场,而且将市场就办在学校,这在全国还不多见。

  服务搭台,产学研市唱戏

  温州是我国轻工业极为发达的地区,产业集群化和劳动力集群化是温州人力资源最具代表的因素。据统计,2008年温州外来民工已经超过300万人,作为原籍人口不足800万的地级市,外来人口比例确实很高。为了应对社会流动巨大的人力市场,政府职能部门主动做好服务,建立规范的人力市场势在必行。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地方办学、以工科为主的高职学院。在立足地方办学,主动服务和融入地方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下,机电、信息、轻工等专业,始终与温州发达的相关支柱行业密切联系。

  对于与政府职能部门联合创办两个人才市场,学院解释为是高职院校办学机制的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高技能专门人才是高智能型、研发型的技术人才,在技术层面上,不仅掌握所从事的技术岗位内的高新技术,精通所从事的岗位技术业务,而且还具有根据生产技术革新的需要,能进行一定的研究开发的能力。可见,高职教育培养的主体是“技师型”人才,这类人才掌握所学专业领域的技术新、实践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完整、具有技术开发和创新的能力。常态下,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院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分派学生到生产实训基地学习和锻炼,但这主要是靠学校主动联系达成,而很多企业的配合热情并不高,开展生产实训教学难度很大。办了人才市场改变最大的就是企业要招人,就会主动走进人才市场,也是“变相”地走进学校。

  企业走进来了,许多推动高职办学的珍贵信息也随之源源不断地带进学校。学院第一时间得到企业招聘人才的信息,学院的就业部门就会尽快地将学生介绍给企业,提高了招与聘双方工作的有效性。企业通过与学校的接触,也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和信赖,企业碰到技术难题就会跑到学校寻求智力和技术的支持;学校也从推荐学生就业,到联系学生去该企业实训实践、分派教师下厂进行生产性挂职锻炼或开展专题研究,一切都有了可能。

  同时,人才市场是高职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的风向标。以市场研究市场,从现行人才流向预测未来人才需求,依此及时调整专业、调整课程及教学内容,学校争取到了主动。

  此外,职业教育环境的营造也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学生中把读高职当成考本科台阶的人不少,成才观念和价值取向对高职有偏见。还有不少的学生虽然在读高职,但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意识很淡薄。两个人才市场办到学校门口,学生从进学校开始,对各类人才招聘会耳濡目染,对唤醒、激发学生的就业意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教育意义深远。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建设成功的多科性工科大学
· 高校产学研结合企业受益 基础研究遭遇尴尬
· 江苏工业学院:产学研紧密结合 服务地方经济
· 六部门共施技术创新工程 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
· 让科研“点石成金”——记合工大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之路
· 上海“十一五”产学研将合作培养2至3万研究生
· 六部门成立专门机构 推进产学研结合促技术创新
· 浙江工业大学: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 蒋南翔: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
· 着力推进“学研产”合作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