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教委就非京籍入学问题做出了相关回应,确保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孩子都能够享受到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根据北京市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时间安排,小学入学信息集中采集即将于5月31日结束。
截至2014年底,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为112.8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非京籍在校生共有47.08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1.74%,符合条件的非京籍学龄人口义务教育权利得到很好的保障,初步实现户籍与非户籍学龄人口共享优质教育的局面。
据统计,2010年以来,北京市适龄儿童少年人数每年平均递增2万人,年均增长为20%,北京市小学、初中都将持续迎来入学的高峰。预计今后五年全市小学在校生规模由2014年的82.9万人逐年增长至2019年的103.4万人,总规模将增加20.5万人,年均增长率为4.5%。
2014年,北京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结合首都功能定位和经济、资源特点,提出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审核要求,即通常说的“五证”(包括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相关材料),目的是在教育资源相对紧张的前提下,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公开、规范工作程序。
日前各区县教委已经针对义务教育入学“高峰”的到来,采取多种形式扩大资源供给总量,但在一些区域学位紧张和班额增大的趋势客观存在,需要加强学校的布局规划和建设,同时对入学需求进行预测和引导,逐步缓解入学压力。
北京市教委表示,北京将继续巩固义务教育入学改革成果,扩大就近入学比例,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在义务教育入学工作中继续坚持严格审核“五证”,坚持程序规范,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孩子都能够享受到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