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广州高考每间试室配金属探测仪防考生带手机入场
2011-05-31    广州日报

字体大小:

  广州高考每间试室配金属探测仪防考生带手机入场 每人安检需6秒左右

  昨天(5月30日)上午,广州市副市长贡儿珍及教育、公安、供电、环保等16个市高考局际联席会议单位负责人,检查广州市部分高考考场进行考前准备工作。记者了解到,今年广州每间试室都会配备一台金属探测仪,防止考生把手机带入试室,因此入场时间有所提前,统一在各科考试开考前30分钟开放进场。6月6日下午3时~4时,市内各考场会开放给考生们“踩点”。

  “两道门、两把钥匙”

  贡儿珍一行先后到广州市第一中学考场和广雅中学考场,重点对考场试卷保管室设施、供电设备、广播系统UPS备用电源、防雷设施、电子监控系统、网上巡考系统、网上指挥通讯系统、考场统一指令播放系统等进行了认真检查,听取了市教育局和学校负责人对考场准备工作的介绍。

  在一中考场的试卷保密室,考场负责人介绍,该保密室严格按照“两道门、两把钥匙”的双重保密措施进行配备,还配有4个保密员及实时监控摄像头。高考当天清晨,当天的考卷才会从市招考办的保密室经安全押运车运送到考场。

  而在该校的考务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广州市自主研发的考务系统:考试时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如考生身体不适、试卷印刷问题、考生准考证问题等,学校可以通过系统请示市招办,市招办若无法处理则继续上报省考试院;市招办要发布任何指令,通过该电脑系统可以在30秒内发布到所有考场,确保各考场在相同时间收到,保证考试公平,比传统的电话通知更快捷。

  注意:部分考场有微调

  广州市今年共有61738人报名高考,与去年相比增加2142人。而今年全市考场总数从去年的57个增加为58个,新增番禺电大为高考考场。

  记者从广州市招考办了解到,今年的58个考场中,有部分考场做了微调。比如位于天河区的广州市第75中学考场今年设在了该校的燕塘校区,具体地址为天河区燕成路21号。而南沙区唯一的高考考场今年调整为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原南沙中学),校区也有变化,具体地址为南沙区金蕉大道东。

  探测仪与机场安检相同

  根据省考试院的要求,今年广州的高考考场会给每个试室配置一台金属探测仪,防止考生把手机带入试室。广州市招考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戴秀文表示,金属探测仪除了防作弊外,还有一个用处是避免乌龙考生把手机误带进场。

  记者在现场演示中看见,金属探测仪是手持式,和机场安检中使用的是同一类型,当金属探测仪扫过装有手机的口袋时,就会响起提示音。戴秀文表示,相关检查由女监考老师进行,以免引起尴尬。

  经过培训的老师每使用金属探测仪一次约需时6秒钟。因为在入场时增加了这一道检查,今年考场开放的时间也会相应提前,各科统一在开考前30分钟入场。而过去除了第一科语文提前30分钟入场外,其余都是考前25分钟才让进场。

  戴秀文介绍,6月6日下午3时~4时是各高考考场开放“踩点”时间,她建议考生和家长踩点过程中了解清楚赴考的交通路线,从而正确预计赴考的“提前量”。各考场均设有医务室和更衣室为考生提供服务。(记者伍仞 通讯员戴秀文)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生源受困 高职院校面临“生死抉择”
· 上海高考最牛“文科女生二人组”是同班同学
· 河北邢台6名听障学生考上大学 1人英语全国第一
· 高考女状元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可能“独霸天下”
· 高考女状元多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 2007年中国高考女状元比例超70%
· 高考女状元折射出什么教育规律
· 透视中国女状元现象
· 学生坦言“自由”才是考后无价礼
· 社会日趋认同能力而非学历 高考一考未必定终生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