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研究 > 教学研究
从战略高度做好新一轮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
2001-12-27    

字体大小:

  新世纪初,教育部明确提出了结构调整和教育质量是“十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启动新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最近,教育部正式下发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若干原则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记者就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采访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林蕙青副司长。

  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启动新一轮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

  记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工作,国家对本科专业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结构性调整。每次着重解决了什么问题?

  林司长:我国的专业设置始于1952年。至1953年初,全国高校共设本科专业215种。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发布了《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和《高等学校绝密和机密专业目录》,共设专业510种。这是第一次由国家统一制定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这个目录的实施,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大批国家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并为以后制定专业目录建立了雏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共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学科专业调整工作。第一次是从1982年开始,国家先后组织进行了文、理、工、农林、医药各科类本科专业目录的全面修订,历时5年,专业种数为671种。这次修订专业目录和专业整顿,从根本上解决了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专业设置混乱的局面,加强了薄弱的专业和新兴、边缘学科的专业,专业口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宽。第二次是自1989年开始,通过修订,专业种数为504种,形成了体系完整、比较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并于1993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重点解决了专业归并和总体化的问题。第三次是从1997年开始,于1998年7月顺利完成,专业种数由504种调整到249种。主要是改变过去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教育观念,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共同提高的人才观,使高等教育更加重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构建起更加注重素质,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

  记者: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总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伴行。启动新一轮的学科专业调整,是否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林司长:专业结构反映了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劳动力分工、产业结构等,集中地体现了社会对人才的种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的要求。进行新一轮学科专业调整的直接动因,或者说最主要的推动力,来自于高等教育的外部和内部,来自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1998年,教育部颁发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普遍进行了本科专业整理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明显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面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十五”计划的实施,以及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进一步调整普通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今后几年改革和发展的迫切任务。可以说,新一轮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具有鲜明的发展计划中明确提出要以发展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同时把战略发展重点锁定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等新领域。这必将带来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林司长:新一轮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是全局性、战略性调整。其一,它是与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相伴行的一次调整。比如,国家经济建设对软件开发及相关人才提出了明确的大批量的需求,尽管这几年此类专业发展速度很快,但与社会需求仍有很大差距。随着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等“十五”战略发展重点的实施,必然导致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人才培养自然也会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同时,传统产业的改组、改造、优化升级;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都将对专业结构调整提出新问题。其二,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速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产业结构调整了,最直接的反映就是人才结构的调整,人才结构调整了,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也要作相应的调整,这是一个连锁的反应,也是一个必然的反应。其三,我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将推动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这对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做好新一轮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记者:近3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体制改革尤其是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是否也对学科专业调整工作提出了新问题?

  林司长:是的。数量上的扩张必将带来质量上的变化。数量的发展和结构性调整是互为表里的,没有结构上的调整,就不会有数量上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必然带来教育的多样化,这个趋势对我们高校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的定位会提出很多问题。进行体制改革,关键是调整政府、社会、高等学校三方面力量的基本关系,三种力量在一种新的平台上的平衡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最近几年通过体制改革,加强了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统筹协调能力,实现了中央、地方两级管理,扩大了高校办学的自主权。一些重组合并的院校,面临着调整学科专业,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学科专业的格局;一批转制的高校,面临着重新调整学校发展定位,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的任务。因此,高等教育自身内部的改革和发展形势,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是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记者:连续3年的扩招,带来了高等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在学科专业设置上直接的体现就是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数的迅速增长。

  林司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增加,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迅速增长。专业布点数由1998年的8887个增加到2001年的13344个,增长50.2%。在增长的总框架下,普通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表现出几个较为明显的趋势:一是新兴学科的发展比较快。象信息类相关专业的增长幅度是70.01%,生物科学类专业增长幅度是75.9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布点数达415个,有69%的本科院校开设此专业,是目前布点最多的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3年新增137个,增幅达190%,是布点数增长最快的专业。二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尤其是应用文科类专业发展迅速。目前,在专业布点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有6个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三是传统的工业类专业增长速度稳中有降,低于各学科门类的平均增长速度。工学门类本科专业数占专业总数的比例由1998年的33.7%下降到2001年的31.8%;招生比例由42.9%下降到40.1%。这与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口近年来连续减少的发展趋势相吻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伴随着专业布点的迅速增长,高校专业设置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近年来我们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有几个基本矛盾未解决好。

  记者:当前高校专业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基本矛盾是什么呢?

  林司长:一是专业设置的盲目性。有些学校不研究社会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有什么条件就办什么专业。二是专业设置的随意性。一些学校不顾办学条件,看到市场需要什么就设什么。有的学校甚至提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抓住机遇也要上。三是新兴、交叉、综合性学科专业发展尚缺乏力度。有利于这些学科专业生长的制度和机制尚未形成,所以专业壁垒、学科壁垒森严,高校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还不能及时反映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趋势。四是紧贴市场、适应需求的一批专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目前,市场中急需两类人才:少量精英型,有很大发展潜力和后劲的人才;大量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本科
· 幼师的专业成长
· 专业成长的障碍
·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制约因素分析
· 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
· 教师教育专业化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原则
· 发展综合高中 加强专业教育――谈日本高中段的教改动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