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专题 > 清华百年校庆 > 清华与政治
清华第一个办公场所
2011-04-22    清华大学

字体大小:

  1909年清政府在京设游美学务处,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与肄业馆(后改称清华学堂)迁入清华园,办公场所由史家胡同迁到了清华园中的工字厅。工字厅成为游美学务处和清华学堂最早的行政办公场所和教职员宿舍,因此被当时的外籍教员称为“yamen”(衙门)。学务处负责肄业馆生源的考选等事务,考生入学通知就张示在工字厅前的布告栏。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又改名清华学校,游美学务处被撤销,所掌事务归属清华学校。从此,工字厅成为学校管理的中心、文化和对外交往中心。1949年后至今,这里成为学校党政机关的办公场所,校长办公室等校机关各部办公室的所在地,对内外接待室、会议室也设于此,是学校主要的对外窗口。

  工字厅原称“工字殿”,始建于1762年,以它为主体的一组清代皇室园林即是最早的“清华园”,距今已有近250年的历史。工字厅所在地属当时清康熙帝的行宫熙春园的东半部,熙春园的建园时间约与圆明园同。在道光初年,道光将熙春园一分为二赐予两个弟弟。西半部名为“近春园”,即后来的“荒岛”(因同圆明园一样遭破坏荒芜而得此名)、现今的“近春园遗址公园”;此园赐给皇四弟绵忻,俗称“四爷园”。东半部仍袭用“熙春园”名,赐给皇三弟绵恺;绵恺无子,将道光五子奕誴过继过来,于是由奕誴承袭熙春园,俗称“小五爷园”。1851年咸丰即位,咸丰(道光四子)与其弟关系甚好,特将熙春园易名为“清华园”,现今工字厅入口门庭上方所悬的匾额即是咸丰御墨。在清华初建时,“清华园”的叫法在当时尚不如“小五爷园”的名气响亮。所以1910年老学长章元善得到清华学堂的入学通知,拿着行李到西直门,对招揽生意的赶驴者说:“我要去清华园”,听者面面相觑而言道:“没听说过”。结果章元善以一吊钱的代价却被误带到万牲园(今动物园),后来路人听他提到“洋学堂”的字眼,很有把握地建议他奔“小五爷园”,这才找到了清华园。

  清华园初建时有两道宫门,其大宫门在现今的停车场偏东一带,二宫门即今天的“工字厅”大门。工字厅是清华园的主体建筑,园内有前后两个大殿,因此两殿中间以短廊相接,俯视恰似一个“工”字而得名。现在人们提起工字厅,多指以工字殿为主体的整座古式园子。除了工字殿,院中有院的园中尚有许多其它的房屋建筑。院内曲廊迂回,奇花异石,树木扶疏,青竹成荫。古色古香的园内“有房屋135间,游廊69条,垂花门一座(根据当时修理房屋的工程单据)”。关于这些房屋的初建年代,早年的记载未见提及。但在“样子雷”(清代一家传世的雷姓宫廷建筑设计工匠)所藏的一幅绘于道光二年的“熙春园”平面图中,已经完整地存在;加之《养吉斋丛录》的作者吴振棫(生于乾隆年间)提到,嘉庆年间这座园子曾大加修葺,故有人推测这些房屋似应最早建成于嘉庆年间。

  工字厅是学校重要交往中心,原先其后厅常有重要外宾驻足。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应梁启超之邀访华时,就曾在此下榻半月有余。同时这儿又不乏浓郁的文化气息,因为早期各小院的房屋多是教师住宅;他们给自己的小屋都起过一些雅号,如“三省庐”、“四丁香院”等等。其中,从后厅到以“三步廊”、“花灯窗”相接的“西花厅”,初建时“是一所书房,自领一小院,院内紫藤罥架,棂外红莲映窗,是工字厅大院内最幽美的所在。”1914年秋,梁启超曾在这里“赁馆著书”,起名“还读轩”。后来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便出自他当年所作题为《君子》的演讲。1925年起吴宓在此居住,取名“藤影荷声之馆”,又名“空轩”。后来叶公超住藤荷西馆,与吴比邻,“一浪漫,一古典,而颇为相得。”这里,遂成为校内外文人沙龙之场所。

  打开工字厅后厅北面的厅门,可见一脉青山、一池秀水、一塘碧荷、两座古亭。这正是校友们常与颐和园的“谐趣园”媲美的、称为园中园的“水木清华”,其出自晋人谢混的诗句“水木湛清华”。厅门外上方正额“水木清华”四字,传说是康熙帝御墨(尚待考证);两旁朱漆圆柱悬有清咸、同、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文革期间,楹联被当作“四旧”取缔,现在这副是后人摹写的)。梁实秋回忆这里的景致道:“徘徊池畔,有‘风来荷气,人在木阴’之致。。……我在这个地方不知消磨了多少黄昏。”

  现在,工字厅一带的园林建筑是熙春园仅有残存的遗物了。工字厅的建筑经历了多年风雨,曾几次维修过。2000年为迎接90周年校庆,对工字厅进行了改造重建。我校建筑学院和美术学院设计,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从保护古文物出发,尽量恢复工字厅的原貌,突出其原来的古建筑特色”。如今,工字厅这座古建筑,作为清华历史的见证正焕发出新春。(作者:冯茵)

  转自清华校史研究室网站(http://xs.tsinghua.edu.cn)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清华团队揭示基因信息如何利用细胞形成组织空间形态
· 清华“石墨烯人工喉”技术帮助语言障碍者重获新“声”
· 清华团队实现高分辨生物分子异构体分析研究
· 清华的写作课是怎么教的?
· 联合清华、北大,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成立
· 中国盛产博士却出不了一位大师?高校学者热议!
· 清华的317亿经费到底是谁给的?
· 清华将成立求真书院,保障丘成桐数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开展
· 清华团队发Nature,新一代加速器光源亮相
· 清华获国际首届深度元学习挑战赛冠军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