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奥林匹克教育惠及中国四亿青少年
2008-07-22    

字体大小:

  “中国在4亿青少年中普及奥林匹克知识,这个数字是诱人的,这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这证明我们在莫斯科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是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对中国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高度评价。7月21日,在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高洪介绍说,中国面向全国四亿青少年开展奥林匹克教育3年来,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硕果累累,奥林匹克教育成为校园的亮丽风景,受到青少年学生的喜爱。

  “举办一系列传播教育活动,使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4亿青少年中得到最广泛的普及。”我们曾做出这样的承诺。2005年,北京奥组委与教育部联合制定并启动了《“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回顾》杂志这样评价:“这是一个宏大的计划,它使奥林匹克价值观在中国的传播范围超过了世界任何地方”。从此,“学习奥运、参与奥运”,成为中国中小学校中的新亮点、新风景、新时尚。

  2006年伊始,教育部和北京奥组委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命名了556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推动了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建设和命名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可谓中国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一项创新。这些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健身条件,形成奥林匹克教育特色课程。他们通过示范作用,进一步带动和影响其它学校和社区参与到奥林匹克教育中来,这成为我国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经验。

  在北京市的中小学,“同心结”结对交流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北京市210多所学校与205个国家或地区奥委会、160个国家或地区残奥委会建立了结对联系。奥运会前,“同心结学校”与结对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奥运期间,“同心结学校”师生代表将参加为结对代表团举行的奥运村欢迎仪式,到赛场为结对的代表团加油助威,邀请运动员到学校参观,开展联谊活动,为运动员创造宾至如归的比赛氛围。

  奥林匹克教育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参与奥运、体验奥运的广阔平台,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如以“喜迎奥运,放飞梦想”为主题的家庭亲子迎奥运系列活动,在以“绿色梦想,彩绘奥运”为主题的绘画比赛中,孩子们用画笔勾勒心中美好、描绘奥运梦想;以“迎奥运希望英语”为主题的奥运英语大赛,吸引了全国上下不同年龄阶层群体的积极参与;在“我心中的奥运”征文比赛中,充分表达了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期待、希望和畅想。以“绿色梦想,彩绘奥运” 和“喜迎奥运,放飞梦想”为主题的2万多幅获奖绘画作品,还被用来装饰运动员宿舍。

  此外,北京奥组委还联合教育部编写奥林匹克教育出版物,为学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提供课程资源,并为全国中小学生免费赠送110万册知识读本和40万套奥林匹克知识挂图;将奥林匹克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利用学校课程渠道系统地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传播奥林匹克知识,从而形成“以校为本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

 

       另外,北京奥组委安排了近100万张奥运会低价教育门票,使参加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全国各地中小学生都能够有代表来北京参加奥运会。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真挚真诚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热情服务北京奥运会
· 加强教育引导 完善服务保障 全力做好大学生参与奥运会志愿服务工作
· 借奥运东风推动学校阳光体育
· 北京奥运会有望助推美国大学生“中国留学热”
· 中国在4亿青少年中普及奥林匹克知识
· 刘延东视察高校奥运场馆并看望志愿者
· 祝贺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百年梦想 世纪盛典
· 中国4亿青少年全方位接受奥林匹克教育
· 向世界亮出最美丽的青春名片(图)
· 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实施纪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