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不做加减做乘法
2016-02-18 科技日报

告别“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体现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不做加减做乘法

  “973计划、863计划等被整合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后,国家科研布局将产生什么变化?经费尤其是支持基础研究的经费会缩水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重点专项指南于2月16日发布后,部分科研人员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随机采访时,说出了他们的担心。

  “科技计划的整合不是‘为整合而整合’,而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形成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改革后财政科技投入不会减少,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张晓原表示。

  众所周知,2014年底,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全面启动。《国务院关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出台之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等专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此次改革关键是要抓住顶层设计的“牛鼻子”,即加强提高国家科技计划的创新供给能力。而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组织实施,正是此次改革中紧扣这一主题的一大亮点。

  “当前新科技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科学’到‘技术’到‘市场’的演进周期大为缩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等阶段的边界日趋模糊,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过去按不同研发阶段设立计划,上游计划产出成果后再由下游计划承接的做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这一新特征了。”张晓原进一步阐释,为了更好加强科技与经济在规划、政策等方面的相互衔接,新的国家科技计划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统筹衔接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环节工作,更加主动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

  改革之前近百项林林总总的国家科技计划被整合成五大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五类计划中最早启动的一项改革,也是整合力度最大的一个计划。

  该计划整合了原有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以及有关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内容包括,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

  “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创新设计和一体化组织实施,将加速基础前沿最新成果对创新下游的渗透和引领。”张晓原表示,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目标导向非常明确,改变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局面,以往经费渠道来源不同、管理部门不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之间衔接不畅等状况都将得到扭转。不仅每个重点专项中都有基础研究任务,某些重点专项在起步阶段还是以基础研究为主,但有着明确的目标导向,随着实施进展再部署下游研发任务。

  张晓原介绍,早在2014年底,科技部就选取了6个重点专项开展了试点工作。以其中的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为例,该专项涵盖了围绕目标的所有环节。“基础研究阶段的比如大气污染的形成机理、它与健康的关系等,应用阶段的研发各种有效的污染控制技术,示范应用阶段的开展重点行业全过程污染控制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构建全方位的污染控制监管与政策评估技术体系等。”科技部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这绝不是一个把所有大气污染有关的课题都装进去的‘筐’,相反,专项的任务目标体现出较强的整体性,上下游部署和横向布局的任务不是简单‘拼盘’,而是相互关联、有机衔接,具有‘不可剥离性’,改变了原来按照不同研发阶段分头支持的做法,实现上下游研发活动间的快速传导和相互促进。从试点启动后得到的各方反应来看,这种思路受到了比较广泛的肯定。”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