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信息技术发展与高等教育变革
2016-06-03 主编微讲堂 李志民

  在“2016高校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研讨会”上的发言

  欢迎各位嘉宾和教育界的同仁,参加今天的“2016高校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研讨会”。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步入后半程,进入深化阶段的关键之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已成为教育信息化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我们就这个主题召开研讨会很有必要。

  一、信息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推动

  我们都知道,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自然界的三大基本要素。信息交流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存在,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革方式。信息技术的出现和进一步发展将使人类生产和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引起经济和社会变革。从古到今,人类共经历了以下四次信息技术革命。

  1、语言的使用发展到文字的创造。语言的产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信息革命,它成为人类社会化信息活动的首要条件。文字的创造使人类文明得以有效传承,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

  2、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第二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明。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对于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3、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以电信传播技术的发明为特征的。我们今天能够方便地使用电报和电话与远方的亲友联系,都是靠它来服务的。

  4、互联网的发明和普及应用。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互联网的发明和普及应用。人类交换信息不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可利用互联网收集、加工、存储、处理、控制信息。计算机的发明是人类智力的延伸,互联网的发明是人类智慧的延伸。

  互联网是信息技术前所未有的变革,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一次新的飞跃,必将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台阶。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

  1、互联网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当前,信息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知识得以迅速传播、存储、再现,知识的增长速度极为迅猛。而互联网的出现, 则突破了时空限制,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互联网推动了教与学的双重革命,是共享优质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互联网打造了没有 围墙的学校,是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必然选择;互联网汇聚了海量知识资源,是人类文明传承新的重要平台。

  2、新技术支撑教学模式新应用

  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传统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的变革,也推动学习方式和形态的转变。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学习模式发生变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屏幕化和碎片化特征下,人们的学习模式也呈现屏幕化和碎片化发展,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选择性和自主性更强。

  其次,学习模式的变化引发教、学、评的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模式发生改变,教学方式从传统的单向知识的传授向“影响式”和“互动式”教育转变。

  再次,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还表现在教育观念的转变。翻转课堂、可汗学院、MOOC、云端学校等的出现,导致现有的师生关系、管理模式、教学方式的改变,进而重构学校的存在方式。

  三、互联网时代与大学的未来

  1、高等教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30年前,高校基本上是在一个封闭的校园环境下开展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现在,大学校园的开放使高校真正从经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30多年间,高等教育在环境、条件、结构、成分、主体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高等教育的办学和育人的思想、教育理念、管理方式等等提出了严峻挑战。高等教育要适应这种变化,积极转变观念。

  2、融合应用描绘新的大学蓝图

  我们的前辈是数字难民,我们这一代是数字移民,我们的学生是数字原居民。他们从小习惯于屏幕学习,我们认为书本学习效率高,而他们认为屏幕学习效率高。这些 变化和挑战会带来大学新的社会功能的定位,导致很多思考,如:大学究竟是什么?它是知识创造的源头、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动力的促进者、学习效果的 评估者,还是靠政府授权仍然是学位的授予者?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传统的教室逐渐会变成为学习的会所,成为学生集体做作业、答疑的场所;讲课教师在云端;教室在云端,学校在云 端;教师成为会所的辅导员,与学生直接交谈的时间增加;大学教师将以研究为主,优秀教师可能成为自由职业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为师生。十五岁大 学毕业,或是五十岁大学毕业都不稀奇。

  互联网时代是新闻真正自由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是政治充分民主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文学将进入无经典的时代;艺术将成为雅俗共赏的时代;历史将会更加真实客观的时代;教育将变为互为师生的时代,学术将迎来开放存取的时代。

  总之,融合已成为这个伟大时代最显著的标志。在此,希望大家在推动教育技术融合应用的道路上,能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主编李志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