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不宜多度强调屠呦呦的三无
2015-10-08 主编微讲堂 李志民

  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实现了国人多年的夙愿,全国上下关注,媒体连篇累牍,微信圈刷屏、自媒体满贯。本不想再凑热闹,受网友同事鼓励,也参与庆贺一下。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能够获奖表明了国际医学界开始对地方药研究的关注和认可。多年以来,地方药物研究很少被国际学术界认可为科学研究,不仅中药,就连与西方文化接近的墨西哥药、印度药等都不被认可。获奖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是中国人的骄傲。

  媒体上说屠呦呦不讲英语,没有发表过SCI收录的论文。只要科学研究针对人类需求,使用何种语言,论文在什么地方发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解决人类健康和发展中遇到的科学难题。用中文做学术报告,用中文在国内发表论文,更能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科研工作需要团队合作,科研不能浮躁。屠呦呦团队围绕国家需求,多年艰苦奋斗、执著地进行研究,克服重重困难、试验一丝不苟,团队共同努力,取得了重大成果,但40年后才被国际社会认可为中医药为人类做出的新贡献,成为世界瞩目的成就。

  如果屠呦呦被认可为大师的话,获奖充分证明学校教育是培养不了“大师”的。大师是时代和历史机遇、个人聪慧和勤奋、所处平台和抉择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学校教育就是传授知识,不要指望学校教育培养大师,不仅中国的学校做不到,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学校都做不到。

  不要过分强调屠呦呦的“三无”,这不是获奖的充分必要条件。无博士学位和无国外学习工作经历,是历史造成的,屠教授如果晚出生三十年,她同样会有学位和国外 经历。屠教授没有评上院士,并不是其水平不够,而是院士制度设计有问题。全国两院院士加起来共有一千四百多人,能够评上院士的人多数水平是够的。问题是能 够达到院士水平的全国可能超过一万人,名额只有一千多,当上院士与没评上院士的社会地位差距巨大,不是水平差,而是待遇差。

  我们不应该过度渲染屠呦呦的三无,甚至五无,当然,我们也需要检讨我们一系列科研评价,包括院士制度设计,只是这些不能遮掩了科学精神……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