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河南科技大学等找到富硒大米生产新途径
2013-12-12 科学网—中国科学报

  近日,河南科技大学张联合课题组和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储成才课题组发现:在水稻中,亚硒酸盐通过磷转运子吸收。与此同时,他们还鉴定出一个具有很强转运亚硒酸盐特性的磷转运子,并发现如果将编码该转运子的基因在水稻中过量表达,可显著提高大米硒含量。该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新植物学家》杂志。

  据悉,人体中的硒主要从植物性食物,尤其是谷物中摄取,然而人们每天从饮食中获取的硒大大低于国际推荐摄硒量标准。因此,提高稻米硒含量是提高人体摄硒量的有效途径。

  研究表明,在土壤中,硒酸盐和亚硒酸盐是植物主要的有效硒形式。在透气良好的碱性土壤中,硒酸盐是主要存在形式;而在土质黏重、透气性差的酸性土壤,尤其是水稻田中,亚硒酸盐是主要形式。

  业内专家表示,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植物吸收亚硒酸盐的理论,也为富硒大米乃至富硒产品的生产提供了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