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科技奖励改革:祛除功利化导向
2015-03-06 中国科学报

  “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今年及未来科技体制深改进一步敲定方向、凝聚目标。其中,明确列入报告的改革国家奖励制度,引发科技界代表委员的共鸣与热议。

  围绕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热烈讨论,《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多名代表、委员及院士,就改革国家奖励制度,特别是科技奖励制度的意义、方向、重点等问题进行广泛交流,阐述并传递科技奖励制度变革的深刻内涵。

  多年来,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对推动科研工作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随着时代进步,现有制度设计也助长了科技界的功利化倾向,并延伸出系列痼疾。为此,变革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打造少而精的奖励品牌,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并最终达到去功利化的目的,已成为科技界的一种强烈呼声。

  “荣誉即利益”是功利心态

  不久前,“透明计算”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事件使科技奖励制度成为议论的焦点。中国计算机学会发文“建议政府退出国家级科技奖励评审”,一时舆论哗然。

  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吉永华的记忆中,在他参加过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关于科技奖励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将近十年之久。

  科技奖励异化了对科学的追求,助长了科研的功利化。这是委员们对当前科技奖励制度的普遍认识。

  “科技奖励过多强调了科学活动的功利驱动。”吉永华说,功利化导向,也是政协会议关注科技奖励制度的重要缘由之一。

  近年来,各类科技奖励受到了各地政府、研究机构的极大重视,甚至把奖励项目作为晋升职称、获得更多经费资助及职工福利的重要考量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田中群也认为,功利化的导向让一些科研人员觉得“荣誉即利益”,这与科技奖励旨在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的初衷严重相悖。

  事实上,科技奖励的功利化导向还导致了诸多不良后果:科技创新仍然能力不足,创新型人才仍然难以涌现,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仍然偏低。

  2011年,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将关于科技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改革的话题列为当年重点专题调研题目。调研报告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

  如今,变革科技奖励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改革目的之一便是去功利化,正如几年前前述政协调研报告所建议的,“要淡化科技评价奖励与附加功能的关联”。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