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入选“双一流”不等于一劳永逸
2017-09-22 新华网-新京报

  “双一流”建设不是“一次定终身”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的、有洗牌的。

  备受关注的“双一流”名单公布。名单甫一出炉,就聚拢无数眼球。

  很多媒体发布该消息时,都用了“重磅”字样,足见“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分量之重。作为985、211升级版的“双一流”建设,确实当得起“重磅”二字:它既关乎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也关涉许多高校、学科的愿景。在此背景下,该名单被镁光灯广泛聚焦在情理之中。

  名单出来后,有些入选高校(学科)甚至高校所在的省市,将此作为荣誉,一派欢欣鼓舞、大功告成的景象。

  这种情绪可以理解,尤其是某些非985高校,将这视作殊勋茂绩也不奇怪:“双一流”建设高校评选认定,经过了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等程序,本就是择优的结果。对被选上的高校及有些具体学科而言,入选既是认可,也是站在高点上承载高期许。

  但入选“双一流”名单者,远未到大功告成、举杯贺庆的时候。

  正如三部委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说到的,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已经成为了世界一流。

  “双一流”建设,本质上是契机,更是重任。

  更要看到,入选了名单,也不等于可以一劳永逸。“双一流”建设跟此前的985、211项目有个很大的不同,就在于“双一流”建设突破了身份固化问题,打破终身制,体现了“优者上”的竞争思维。

  据了解,“双一流”建设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和管理,会根据评价结果等情况,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还会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

  也就是说,“双一流”建设不是“一次定终身”,而是开放的、动态的、有洗牌的。将来,各高校、学科要凭实力说话,而不可躺在某些“荣誉簿”上睡大觉。在当下高校、学科竞争激烈的语境下,有些入选者若是懈怠,没准就会在“不进就等于退”的竞争格局中,从“双一流”建设中掉队。

  名单出来后,没有进入这一名单的学校显得有些落寞。不过,既然这一名单是动态的,这些学校也要继续努力,争取在下次评估中进入“双一流”。

  没有入选的,不应该气馁,大学体系本身是一个多样化的生态,应该立足于做最好的自己,形成“百舸争流”之势。

  开放的“双一流”大学名单,可以增强大学间的竞争,这对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意义重大。

  入选“双一流”,是一种契机、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在建设更高水平世界一流大学的路上,“双一流”大学要大踏步前进,不负大家的期待。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