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常识

    在发生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后,不同阶段可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事件发生1至2天内,对人员可以采用的防护措施有:隐蔽、呼吸道防护、服用稳定性碘、撤离、控制进出口通路等。其中呼吸道防护是用干或湿毛巾捂住鼻子的行动,可防止或减少吸入放射性核素。服用稳定性碘能防止或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碘进入……>>>详见

摘要: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特大地震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地震发生后,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相继发生爆炸,使人们产生了对“核爆炸”的恐惧。在发生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后,不同阶段可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核辐射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

  • 国务院要求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安全检查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应对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有关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核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核电发展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 卫生部发布“放射防护中的碘知识问答”
  •     3月17日,卫生部发布“放射防护中的碘知识问答”,吃碘盐能不能预防放射性碘摄入?碘盐中碘的存在形式是碘酸钾(KIO3),在人体胃肠道和血液中转换成碘离子被甲状腺吸收利用,我国规定碘盐……
  •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核辐射防护知识问答
  •     日本3月11日大地震和地震引发的海啸,给日本国人民造成了重大灾难,也给我国驻日机构人员和旅日同胞带来了生命和财产损失,特别是地震引起的福岛核电站事故,灾情至今未得到有效控制……
   关于核辐射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详见
   详解核辐射

    什么是核辐射?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

    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β射线是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y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

   核辐射的危害·核辐射症状

  • 核辐射的危害
  •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轻度损伤,可能发生轻度急性放射病,如乏力……

  • 核辐射症状
  •     恶心和呕吐是典型的辐射病的最早症状。辐射剂量越多,这些症状出现越早。受到辐射后一个小时开始呕吐的人极有可能会死亡。有时放射病起初让人感觉不好,然后开始感觉好多了。但通常会“潜伏”几小时,几天,甚至是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会伴有新的,更严重的症状。放射病可引起鼻腔,口腔,牙龈和肛门出血。它可以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挫伤和内部出血,甚至吐血。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是辐射耗尽了体内控制出血的血小板……

   核辐射可能诱发的癌症

    放射性物质容易引起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变化,如果淋巴细胞长期处于放射性物质的慢性损伤状态下,淋巴细胞难以自行修复却依然存活,则增加了淋巴细胞癌变的几率。

    如果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容易引发甲状腺癌,因为这些放射性物质中放射性碘占很大份额,而人体甲状腺是聚集碘的主要场所,当人体进食或吸入大量放射性碘,并在甲状腺内蓄积大剂量的放射性碘可损伤甲状腺或周围组织……

    核辐射可能因为高频率微波、射线导致干细胞内DNA的序列发生改变或者突变,尤其是白细胞的突然剧增可能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失衡。日本原子弹爆炸之后,白血病患者急剧上升说明核辐射对人体细胞突发的影响。

    对于处于核辐射环境下的人来说,皮肤是人体与外界接触最为广泛的地方。面对核辐射挥发性物质或弥散性物质,皮肤将首当其冲置身于险境。此外,黄种人和白种人相比较,白种人的皮肤更容易受到辐射的损伤。

   防护知识

  • 严防死守五官
  •     进入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严重的地区时,要对五官严防死守。例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吸入。

  • 不要淋雨 穿戴帽靴
  •     避免淋雨。尽量减少裸露部位,穿长衣(白色为好),戴帽子、头巾、眼镜、雨衣、手套和靴子等。脖子(甲状腺)部位尤其重要。

  • 彻底洗澡 更换衣服
  •     如果你估计自己已经暴露于核辐射中:更换衣服和鞋子。将暴露过的衣物放在塑料袋中。密封塑料袋,放到偏僻处。彻底洗一次澡。

  • 关闭窗户和通风口
  •     如果要求撤离,注意保持窗户和通风口关闭,循环空气。留在室内:关闭空调、换气扇和其他进风口。在车上保持车窗和通风口封闭,并采用车内循环空气。

  • 封好食品 勿饮海水淡化水
  •     将食品放在密闭容器内或冰箱里。事先没有封闭的食物应当先清洗再放入容器。不要饮用海水淡化水。

  • 进入地下 别用电话 带收音机
  •     如果可能,进入地下室或其他地下区域。如非绝对必要,不要使用电话。注意随时携带一个用电池的收音机收听具体指令。

   预防核辐射
  • 食物预防核辐射
  •     黑芝麻:黑芝麻益肾,多吃补肾食品可增强身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
  •     紫苋菜:紫苋菜抗辐射、抗突变、抗氧化的作用,与其含硒有关。硒是一种……
  •     绿茶:绿茶中的茶多酚,不仅有抗癌和清除体内的自由基的效果,还可以抗辐射……
  •     番茄红素:番茄红素不仅具备卓越的抗辐射能力,且抗氧化能力极强。番茄红素……
  •     螺旋藻食品:螺旋藻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
  •     粉食品:花粉食品作为一种新型的营养保健品风靡全球,被称为“完全营养食品”……
  •     银杏叶制品:银杏叶提取物中的多元酚类对防止和减少辐射有奇效……
  • 预防核辐射的方法
  •     1、能量供给要充足:辐射使身体能量消耗增加,身体组织对糖的利用能力下降……
  •     2、蛋白质不能少:蛋白质摄入不足会造成组织蛋白合成不足,导致肌肉、心、肝……
  •     3、脂类摄入不宜高:人体受辐射照射后食欲不振、口味不佳,脂肪的总供给量……
  •     4、多补充维生素:必需脂肪酸,维生素A、K、E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缺乏,可降……
  •     5、矿物质平衡尤为重要:体内钾、钠、钙、镁等离子浓度须平衡,否则不能维……
  •     6、无机盐供应宜加量:在膳食中适量增加无机盐(主要是食盐),可促使人饮水……
  •     7、辛辣食物作用不可低估:辛辣食物属于常用调料,同时也是抵御辐射的天然……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1994-2011 CERNIC,CERNET 京ICP备0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