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中国教育回顾 > 学科发展
学科发展回望:近现代地理学的发展
2009-09-09    互动百科

字体大小:

  近现代地理学的发展(20世纪50~80年代)  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地理学获得较大发展,并向现代地理学迈进的时期。有的学者认为50~70年代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发展时期,70年代末至80年代为中国现代地理学开始时期。这40年中,中国地理学在地理教育和机构、地理考察、地理研究方面都有长足的进展。

  地理教育和研究机构  1953年,中国科学院在前中国地理研究所基础上建立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86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它是中国地理学研究的中心。1958年以后,中国科学院及所属分院在各地建立起南京地理研究所(1958)、长春地理研究所(1959)、广州地理研究所(1959)、新疆地理研究所(1961)、成都地理研究所(1965)以及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兰州沙漠研究所等。(见地理研究机构)

  截于80年代初,中国高等学校的地理系共有40多个,30多年已培养数万多名大学毕业生。(见大学地理教育)

  出版的学术性刊物有30多种,如《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热带地理》、《历史地理》、《经济地理》、《干旱区地理》、《山地研究》、《冰川冻土》、《中国沙漠》、《地理研究报告》、《地理学与国土研究》、《人文地理》等。(见地理刊物)

  地理考察  中国大规模的地理考察工作始于1951年的西藏考察队。在以后30多年中,先后进行了华南热带、黄河中下游、西北沙漠、西南地区、青藏高原、黑龙江、黄淮海平原、新疆、全国海岸带等较大规模的调查和考察。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黄土高原、青藏高原、新疆、黄淮海平原、全国海岸带和冰川冻土、沙漠,以及南极等的系统考察。重要成果有:《新疆综合考察报告》(1958)、《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丛书》(1981~1985)、《南海海区综合调查研究报告》(1982、1985)、《南极科学考察论文集》(1983、1984、1986)等。(见中国现代地理考察)

  1980~1985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组织了全国地名普查。普查了中国近500万条地名;搞清了其中大部分地名的含义、沿革以及有关情况;根据地名管理条例和标准化原则,清除了一批历史上遗留下来含义不妥的地名;更改了一批不适当的地名;组织力量编辑出版了一批地名图、录、典、志等图书资料,为地名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地理研究  30多年来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主要成果如下:

  ①区划工作。据不完全的统计,截至1989年底,涉及有关区划的论文有数百篇,著作有数十本。中国地理学会于1954、1960和1962年专门组织3次全国性自然区划学术讨论会,较有影响的全国性自然区划有林超(1954)、罗开富(1954)、黄秉锥(1959)、任美锷(1961)、侯学煜(1963)、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赵松乔(1985)等提出的方案。区划工作以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和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的成绩最著,前者在1956~1959年陆续编写出一整套中国自然区划,计有《中国自然区划草案》、《中国地貌区划》、《中国气候区划》、《中国水文区划》、《中国潜水区划》、《中国土壤区划》、《中国植被区划》、《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与中国昆虫地理区划》、《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其成果至今仍有价值;后者主持、领导了全国农业区划工作,在众多地理工作者、农业工作者努力下,完成了由农业自然条件区划、农业部门区划、农业技术改革区划和综合农业区划组成的中国农业区划体系,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农业生产的稳步增长,代表性著作有《中国综合农业区划》(1981)等。

  ②开辟或发展了自然地理研究的一系列新学科和新领域。在紧密联系中国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发展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综合自然地理学、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化学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以及动物地理学研究、沙漠研究、沼泽研究、河口海岸地貌研究、物候研究等。并解决了或正在解决一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如沙漠防治、盐碱地改良、沼泽利用、农业气候研究等。代表性著作有《中国自然地理》(1979~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1965)等。

  ③深入开展了经济地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结合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主要对农业区划和农作物布局、土地利用、国土整治、工业布局和区域规划、生产布局,以及地区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调查和研究工作;对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和基本矛盾等理论问题开展了讨论。重要著作有《中国农业地理丛书》、《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1980)、《百万分之一中国土地利用图》等。

  ④复兴人文地理学。自1980年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积极开展和复兴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特别是在城市地理、人口地理、旅游地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调查和研究工作,发表了《人文地理学论丛》(1985)、《城市总体规划》(1985)、《中国人口地图集》(1987)等。

  ⑤建立和发展历史地理学。重要著作有《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1979)、《长水集》(1987)、《河山集》(1963、1981、1988)和 《中国历史地图集》(1982~1988)等。

  ⑥系统开展了中国地理学史的研究。重要著作有《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第一辑,1959)、《中国古代地理学史》(1984)等。

  ⑦地图学成果。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航空摄影、卫星遥感、计算机制图等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在中国地图学领域出现了系列地图、动态地图、遥感数字制图、计算机辅助地图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方法和新形式。现地图投影的变换、比例尺的缩放和地图地理要素的选取与概括,都已能实现自动化处理。大型的地图集已有数十本(套),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人口地图集》、《陆地卫星影像:中国地学分析图集》(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病与环境图集》(1989)、《中国自然保护地图集》(1989)。《中国国家地图集》在编纂中,计划按普通地图集、自然地图集、农业地图集和历史地图集分卷出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绥化市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
· 中国科学家首获“地理学诺贝尔奖”
· 华东理工大学打造工科特色数学学科
· “大国之学” 事关国家全球利益拓展
· 未来十年中国学科发展进入关键时期
· 学科发展回望:中国化学史
· 张斌贤:教育学科60年的学术史发展脉络
· 中国科协:我国学科发展呈六大特点和趋势
·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超欧盟平均水平
· 山东发布一流学科建设年鉴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