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政策法规 > 政策文件 > 综合
关于印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2018-03-30  教育部  

字体大小:

教高司函〔2018〕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研究制定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供参考。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18年3月6日

  持续加强“五学五干十落实” 交出高等教育“得意之作”

  高等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高等教育司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抓住提高质量、推进公平两个支点,唱响“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培养”主旋律,按照 “工作谋划顶到天 、工作视野宽到边、工作落实立到地”的总体思路,持续深化“五学”、强化“五干”,努力做好2018年“十件事”,交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得意之作,奋力开创新时代高等教育新局面、奋力开辟新时代高等教育新境界。

  一、工作谋划“顶到天”,持续深化“五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高教战线

  持续深化“五学”活动,对照历史方位、主要矛盾、奋斗目标、阶段任务、国际坐标,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真正学通弄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教育思想武装高教战线,打牢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思想基础,凝聚起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一是对照历史方位学,牢牢把握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发展阶段、类型结构、舞台坐标呈现出的新的格局和对高等教育的总要求。

  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变了,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已经从基础支撑转变为支撑引领并重,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红利和牵引动力;发展阶段变了,高等教育即将迈入普及化阶段,开始成为每个人职业生涯的“基础教育”;类型结构变了,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定位,多样化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最显著的特点;舞台坐标格局变了,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在世界舞台、国际坐标和全球格局中谋划发展与改革,参与竞争与治理。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四个全面、四个服务、四个回归”。“四个全面”,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四为服务”,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

  二是对照主要矛盾学,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深入查找具体表现,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准对策。

  从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看,不平衡既有供给侧方面的、也有需求侧方面的,既有高等教育内部的、也有高等教育外部的,既有高校之间的、也有区域之间的;不充分既有阶段性的、也有长期性的,既有质量方面的、也有数量方面的,既有高校自身办学水平方面的、也有整个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方面的。必须在提升质量、促进公平方面狠下功夫,重点解决好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支撑引领国家创新发展能力的问题,以及在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学科专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问题,提供更多有选择的高等教育、建成更有竞争力的高等教育、开创更有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更加公平的高等教育。

  三是对照奋斗目标学,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高等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率先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实现奋斗目标,要努力加强“四个引领”,发挥高等教育的引领性。加强政治引领,高校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成为“红色高地”,成为全面从严治党、以党建促发展的典范;加强产业引领,为促进新产业蓬勃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新业态迅速成长提供牵引动力;加强文化引领,承担起文化传承创新、辐射引领和服务支撑的重要使命,通过思想文化引领社会进步;加强教育引领,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先锋队,引领中国教育创新发展。

  四是对照阶段任务学,牢牢把握高等教育的基础支撑和动力引领作用,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抓紧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国家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最根本的发展逻辑,也是我国高校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源泉。高等教育必须更好地融入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融入产业进步,通过输送高质量人才和输出高水平成果,为国家发展提供支撑保障。要立足现实,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备国家所需,源源不断的输送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比如,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服务竞争力中国;加快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服务健康中国;加快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服务幸福中国;加快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服务法治中国;加快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服务形象中国;加快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服务科学中国;加快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急需的非通用语种人才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五是对照国际坐标学,牢牢把握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坐标的四个判断,发挥五个优势,增强教育自信。

  “四个判断”:高等教育整体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开始与国际高等教育最新发展同频共振;追赶与超越、借鉴与自主、跟跑与领跑交织交融;世界高等教育开始倾听中国声音,开始融入中国元素。“五大优势”:一是制度优势,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建起了一整套相对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体系,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支撑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二是人才优势,目前我国有近1.8亿人接受过高等教育,预计到2035年,中国人力资源将进入高层次开发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60%以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规模将居世界第一,这是巨大的人才红利;三是文化优势,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下来了“尊师重教”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四是机遇优势,历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巨大变革,目前我们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的关键时期,有追赶超越的大好机遇;五是实力优势,我国高校在全球排名整体大幅提升,工程教育加入“华盛顿协议”,已经用中国标准和方案对俄罗斯顶尖大学进行评估认证,中国人当选世界工程联合会WFEO主席等等,我们有了实实在在的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实力和底气。

  中国的高等教育要到世界舞台中央展示,要对照国际坐标进行谋划,要让“国标”变成“世标”,让中国高等教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新高地、新中心。

  二、工作思路“宽到边”,持续强化“五干”,做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战略统筹

  工作思路视野要“宽到边”,2018年,高教司按照施工图、造好样板房、把好主航向、打好攻坚战、建好战斗队,做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战略统筹。

  (一)画好施工图。2018年,要按照前期画好的施工总图,统筹考虑,分步实施,一张蓝图干到底。

  统筹考虑结构性、层次性、功能性,画好各个重点领域的“分解图”;考虑衔接性、配套性、精准性,画好“节点图”,瞄准目标、针对问题精准施策。要奋勇争先,努力让好的更优、强的更壮、特的更亮;要奋起直追,把短的补长、让小的长大、使弱的变强。

  (二)建好样板房。2018年,要按照“四个标杆”的要求,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建设,使之成为高等教育领航的旗舰、学习的样板。

  一要树立政治标杆,有坚定政治立场、坚强领导能力、坚实组织堡垒、优良工作作风,成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先锋、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标兵、加强改进党的领导的典范、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楷模。二要树立办学标杆,更加主动地面向现代化建设主战场,深化综合改革、推动大学变革,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大学发展道路。探索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完善成熟的治理体系、持续改革的动力机制、科学有效的质量保障制度。三要树立育人标杆,提供高水平的课堂教学、高质量的学科专业、高门槛的毕业要求、高回报的优秀成才率,成为培养德才兼备、德学兼修、卓越拔尖人才的高地。四要树立队伍标杆,要有具备政治家、教育家素养的领导队伍,有符合“四有”、“四统一”要求的教师队伍,有懂教育教学规律、政治业务素质强、管理水平高、乐于奉献服务的管理队伍。

  (三)把好主航向。2018年,要落实好专业思政、课堂思政、教师思政,努力开创高校思政工作新局面,把好主航向。

  坚持“六个聚焦”,即聚焦政治站位、聚焦理论武装、聚焦“三全育人”、聚焦“教师思政”、聚焦阵地管理、聚焦责任落实。树立新的思政观。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都是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学生成长过程、不能脱离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实践。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用于专业学习,所以要创新“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真正建立课程、专业、学科“三位一体”思政教学体系。

  (四)打好攻坚战。2018年,要在提升质量、推进公平、深化改革上狠下功夫,打“组合拳”,啃“硬骨头”,打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攻坚战。

  一是抓质量,回答好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的最大关切。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着力解决人才培养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做好专业的存量升级、增量优化、余量消减。来一次深刻的课堂革命,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变轨超车”。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突破口,开拓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实现就业从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转型,领跑国际创新创业教育新发展。建立持续改进的大学质量文化,将质量要求内化为高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成为高校提升质量的内驱力。

  二是抓公平,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人成才。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有新部署,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做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谋篇布局。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促进高校分类发展要有新进展,推动形成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的良好生态。持续推动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引导和鼓励这些学校要把兴奋点和注意力聚焦到应用型内涵建设上,真正提高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度。保障学生人人成才要有新机制,扩展学生自主选择空间,完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保障机制。

  三是抓改革,坚定改革方向,持续攻坚突破,打好关键战役,力争取得全局性战果。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优化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协同推进招生制度、就业指导改革,使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协同育人,创新科教协同、产教协同、医教协同、部委协同模式,实现产教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加大“放管服”改革,着力创新服务方式,以“放权”释放“红利”,以服务推进改革,充分利用规划标准、信息服务、政策指导、搭建平台等方式主动服务高校发展。

  (五)建好战斗队。2018年,要着力建设好教师、管理人员、领导干部三支队伍,凝聚起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好入口关、强化培训关和健全考核关,推动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高校管理队伍建设,要全面提升其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治校理教能力,拓宽和畅通成长进步渠道,形成一支懂教育教学规律、政治业务素质强、管理水平高、乐于奉献服务的管理队伍。校领导班子,要做好战略家、改革家和实干家,掌握“八大本领”,也就是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科学谋划本领、改革创新本领、依法执教本领、群众工作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和狠抓落实本领,做好新征程、新战役的战斗指挥员。

  三、工作推进“立到地”,抓好“十落实”,交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得意之作

  2018年,要努力干出几件叫得响、显示度高、经得起考验、人民有获得感的大事,交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得意之作。

  (一)发布实施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标

  质量为王、标准先行。要健全高校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是立标准。发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是高教司在新时代向全国、全世界发布的第一个中国质量标准,站在了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前沿。

  二是建组织。做好教指委换届工作,成立2018-2022年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对高等教育的咨询指导作用,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用得上、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重要力量。

  三是推落实。教指委要动起来、干起来,深刻解读《国标》,广泛组织培训研讨,统一思想,落实相关工作要求。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要结合实际,对标《国标》,进一步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国标》落地生根,发挥实效。

  (二)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到2020年,计划建设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推动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推动高等教育质量跃上新台阶。

  一是抢占制高点。以国家名义推出一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2017年认定490门课程的基础上,到2020年推出3000门课程,扩大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规模体量、统筹组织方面的优势。发布世界首个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在线开放课程国家标准,为世界慕课标准制定提供中国方案。抢抓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先手棋”,驶入快车道,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变轨超车”;抢占制高点,在下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掌握主导权、话语权。

  二是把握着力点。在“建、用、学”上下功夫,促进更多教师建好课、用好课,推进更多学生学好课,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推动形成支持学生随时可学、随处可学的泛在化学习新环境。以深化课堂教学革命为着力点,全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教育形态、丰富教学资源、重塑教学流程,以教育技术现代化助推高等教育现代化。

  (三)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版

  推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围绕“扩围、拓新、提质”,建设一批“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示范引领基地,努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引领未来发展能力的各类卓越人才。

  一是实施 “双万计划”。到2022年,计划建设1万个(约20%的专业点)“六卓越一拔尖”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全力唱响“三个一流”主旋律,引导高校回归育人本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版中新增基础文科、基础医学;卓越计划2.0版新增卓越经济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力争在文、理、法、工、农、医、教等重点领域形成全局性的改革成果。

  二是服务“七个中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服务竞争力中国;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服务健康中国;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服务幸福中国;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服务法治中国;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服务形象中国;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服务教育中国建设;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服务科学中国建设,促进国家综合实力的全面跃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人才资源保障。

  (四)开好全国高教处长(厅长)会

  以第27次咨询会为起点,开启高等教育年度工作会议新模式。将全国高教处长(厅长)会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制度安排,定期对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深度分析、全面理解、综合判断。深入贯彻全教会、咨询会精神,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进行战略部署和具体安排,加强各地高教管理人员的思想碰撞、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

  (五)开好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视频会

  召开高校教务处长万人工作会,请中央高校、地方高校,民办高校、公办高校,综合性高校、行业特色高校等各个类型高校参会,贯彻落实部党组“奋进之笔”行动计划要求,部署高等教育重点工作,原汁原味传达政策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年度工作,唱响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的主旋律,推动战线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力量。

  (六)开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工作推进会

  深入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做好谋划布局,精准施策,着力解决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一是推动集群发展。探索构建与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模式。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将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战略布局与经济带、都市圈、城市群、产业链的布局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中西部地区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推动高校集群化发展,发挥大学集群的“聚集——溢出”效应,由支点高校辐射带动区域内高校提升整体实力,提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支撑度和引领力。

  二是转变支持模式。将以往“扶弱、支援、倾斜”的“输血”模式转变为“布局、辐射、提质”的“造血”模式,切实提高中西部高校办学能力。

  三是做好政策整合。统筹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双一流”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项目、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省部共建等工作,按照“一省一策、一校一案”制订工作方案,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提高中西部高校办学水平。

  (七)开好医学教育工作推进会

  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年之际,召开2018年医学教育工作推进会,深入贯彻落实国办《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一是建机制。完善学科交叉机制,推动医工结合、医理结合、医文结合,培养“医学+”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推动教育、卫生计生部门加强医教协同,完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二是补短板。健全“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围绕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加快培养实用型人才和全科、儿科等紧缺人才。落实以需定招、以岗定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三是提质量。把质量作为医学教育的生命线,建立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和三级专业认证体系,2018年实现医学专业认证全覆盖。完善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分阶段考试改革办法,推动建立分阶段质量评价体系。

  (八)评选第八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把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作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风向标、指挥棒、信号灯、聚宝盆,认定、评定和推广一批教学成果,集中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总结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在高校教学实践、改革、研究中起到引领和激励作用。把高校的精力吸引到总书记的最大关切,全力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上来。

  (九)办好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进一步提升大赛感召力、影响力、塑造力,树起国际品牌,办一届惊艳的双创全球盛会。

  一是有突破。实现规模突破,力争参赛学生突破200万人,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实现内涵突破,拓展实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推动创新创业实践与脱贫攻坚工程、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实现影响力突破,拓展国际赛道,搭建经验互鉴、资源共享、协同共进的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平台。

  二是有特色。突出海峡特色,鼓励更多台湾地区大学生参赛,推动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深度交流,加强情感联系和文化沟通。突出“海丝”特色,举办“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大学联盟系列活动,促进沿线国家创新创业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先行,为民心相通、合作共赢铺路搭桥。

  三是有新意。实现“表达新”。创新宣传方式,讲好双创故事,唱响一首大赛主题曲、拍好一部大学生创新创业题材电影、策划一档大学生创新创业电视节目,通过多元媒体形式推广大赛。实现“活动新”。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交流形式,打破空间界限,以“天地”为舞台,在校园开放区域打造大学生“创客秀”,让参赛学生有更多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

  力争使大赛有广度,实现区域、学校、学生类型全覆盖;有深度,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有高度,提高国际赛道影响力,强化“中国品牌”效应;有温度,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热血青春力量。

  以大赛为重要抓手,深入实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燎原计划,加强高校双创示范基地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设,做好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深层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中国模式、中国方案,领跑全球创新创业教育。

  (十)开展专业质量三级认证与排名试点工作

  完善基本质量认证、国家质量认证、国际质量认证三级专业认证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将国家高等教育质量数据常态监测、专业质量认证和“三个一流”建设紧密结合。启动专业排名试点工作,推动各地各校梳理专业家底、规范专业建设、布局专业发展,建立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

  一是兜底线。依托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平台,参考毕业率、就业率、师生比等指标,认定基本条件、基本管理、基本质量不达标的专业,并予以公布。严格实行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引导学校对不达标专业及时调减或停止招生。

  二是保合格。各地各高校要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优化办学条件和培养方案,及时补齐发展短板,确保专业办学质量合格。

  三是促引领。将加入《华盛顿协议》后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加入“六卓越一拔尖”计划的试点专业予以公布,发挥领跑示范作用,树立一流专业建设的标杆和品牌,带动辐射高校专业建设质量的整体提升。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警惕:有不法分子假借教育部高教司名义推销书籍
· 教育部高教司:上高职要脚踏实地 切忌好高骛远
· 教育部:将建设30个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 教育部详解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八项新政
· “2008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
· 教育部高教司解读:高校怎样用好专业设置自主权
· 教育部思政司2023年工作要点发布:强化数字赋能 加强网络思政教育
· 教育部高教司2023年工作要点发布!加快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
· 教育部高教司2022工作要点发布!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
·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2年工作要点发布!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