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考试新闻
教育部出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规 淡化分分计较
2014-12-17    中国广播网

字体大小:

  央广网北京12月16日消息(记者刘玉蕾)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从2005年开始推出,到目前全国各地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表示:此次《意见》的出台重在对学业考试制度的完善,以提高其权威性、科学性、公信力。

  在具体操作实施中,遵循以下5个原则:一、国家标准,省级实施。即在国家课程标准、国家教育考试的规定下,由各地区权威组织实施。二,全科覆盖、分类考察。就是将目前高中阶段所学各个学科全囊括,而不同科目在考试形式上将有所区分,比如像音体美等科目就可按着自己的区域特色来考试。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教育部今天发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从2015年起全国将全面推进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9个科目以及艺术、体育、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的等级方式呈现。高考试点地区上海和浙江将从史地政、物化生6门中选择3门成绩计入2017年高考总分。

  郑富芝:现在考虑基本上为两种,一种是9门,语数外、史地政、理化生,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另外几科测试的要求比较特殊,体育、音乐、美术,它和数理化不一样,你擅长唱歌、他擅长跳舞,唱歌还有美声、通俗,统一(考试)的话很难,还有可行性、场地等问题,所以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要求,具体的组织方式可以因地制宜。

  三,科目可选、成绩分等。这条原则目前主要适用于从今年起开始试点高考综合改革的上海和浙江,这也是此次改革与以往最大的不同。试点地区上海和浙江将首次在2017年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根据《考试招生改革的意见》规定,考生可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在郑富芝司长看来,这种设计文理兼顾,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机会,有利于扬长避短,同时也控制了学生的负担。

  郑富芝:落实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取消文理分科,怎么取消?取消后(所有科目)全考,那把孩子们累死了;怕孩子们负担太重,那还是按原来的鼓励分科……那么这次就是在所有学科当中,科目可选、文理兼修、文理兼考。成绩是分等的,不搞百分制,淡化分分计较。

  没有了分分计较,3门计入高考总成绩的科目将以等级的方式呈现,由高到低依次设定A\B\C\D\E5个等级,其中E等级为不合格。同时为高考选拔人才,各学科依然要有水平区分度,因此各等级也设定了人数比例,占比依次为:A等15%,B等30%,C等30%,D等、E等共25%。举例来说,如果一位同学考到A等,说明他排在所有考生的前15%,这相当于给他打了一个“优”。

  第四点,学完即考,两次机会。《意见》中提出:各地要均衡安排课程,原则上,高一年级考2科左右,高二、高三年级各考6科左右,并提供1科考两次以及更换已选考科目的机会。最后,意见还明确要严格考务,加强管理。

  郑富芝:解决考试可信度、可用度的问题。对考试的命题、考务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对安全保密、违规处理也做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教育部要求,各地要根据《意见》制定本地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具体办法,并于明年8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参照高考等考务管理
· 教育部出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规 可自主选考
· 黑龙江严格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提升"学考"公信力
·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首成东大自主招生录取依据
· 广东省2017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两次进行
· 2012年上海高三学业水平考试四门考试科目确定
· 北京:足球将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 教育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等级方式呈现
· 重庆高中会考“变脸” 学业水平考试“亮剑”
· 教育部举行2023年年终总结会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