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直击高考
技防、人防全上阵 940万考生迎史上最严高考
2016-06-08  新华社  

字体大小:

  2016年全国高考拉开大幕。教育部数据显示,今年报名考生达940万名,防范高考舞弊再度成为热门话题。尤其是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后,能对遏制高考舞弊起到多大效果备受关注。

  高考舞弊严重破坏了公平秩序,各地为此连续多年出台严厉打击措施。面对不断升级的作弊手段,到底该如何织密织牢安全网,有效消除高考舞弊?

  “亮剑”舞弊者一年严过一年

  记者6月7日上午在上海、长春、武汉、沈阳等地的部分考点看到,考生入场时秩序井然,工作人员和监考人员对考生信息进行多次反复核验,并运用安检门、金属探测器等对考生进行检查,确保没有违禁品带入考场。

  各地为严防有人借助无线电作弊,投入了不少专业力量进行监测。在沈阳市43中学考点门前,一辆顶着大圆盘的无线电监测车正在工作,据介绍,今年投入的监测车压制信号功率更大,频段更宽,距离更远,且不会影响考场周边的正常通信。

  长春市考场监控系统面向部分考生家长代表开放,全省所有考点的考试全程都将被录像,并在考后进行再次核查。今年吉林省考生依然不被允许穿戴含有金属物品的服装鞋帽入场,所有携带物品均要接受反复探测核查。

  在上海华二附中考点,送考教师姚红告诉记者,为了防止学生高考舞弊,老师们不仅在考试前反复强调,更是在平时的大小考试中都向学生传递:分数固然重要,一个人的人品道德更重要,不能触碰考试纪律红线。

  采访中不少送考教师和家长表示,对刑法修正案(九)和新修订的教育法对作弊者起到震慑作用非常期待。

  舞弊花样层出不穷严防之下仍有人闯“红线”

  虽然“最严高考”等字样在高考前的媒体宣传中频频出现,但仍然有人冒险作弊并最终被查获。记者梳理已经宣判的部分案例和一些媒体曝光的作弊事件发现,目前高考作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技术型舞弊。在有关部门破获的案件中,骨传导、米粒耳机、橡皮擦接收器等“高考神器”频频出现于高考考场,场内外人员密切配合传输答案。一些案件的判决书中提到,销售作弊器材的人员往往都是团伙作案,通过网络发展下线,甚至把魔爪伸向学生信任的老师进行兜售,形成了销售、指导等全流程链条。

  ——替考型舞弊。去年高考期间,江西南昌发生外地人员替考事件,有关部门人员弄虚作假,外省籍考生在江西报名、体检、考试一路顺畅。还有一些地方曝出替考事件,在这种真人替考的舞弊行为中,组织者、“枪手”等已经成为组织严密的产业链,不断突破监管底线。

  ——纵容性作弊。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界人士表示,由于高考后地区间存在相互比较的情况,考上多少知名院校往往是重要衡量指标,因此有的地区对某些作弊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纵容态度。

  打造“诚信高考”防舞弊不能“跟着跑”

  确保高考公平,杜绝高考舞弊,有关部门一直在行动,尤其是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后,对高考舞弊形成了更严格的约束,执法部门也加强了执法力度。教育部发布消息显示,各地公安机关根据统一部署,重拳出击,目前已破获涉考案件10余起,抓获犯罪分子170余人;清理涉嫌贩卖考题、答案和作弊器材等各类违法信息6000余条。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为应对近年来激增的高考高科技作弊,教育部门的反作弊也在不断从“人防”到“技防”升级中,但高科技作弊手段不断翻新,防舞弊某种程度上是“跟着跑”。目前随着20多个省份实行“全国一张卷”,也应警惕通过网络、无线电设备等跨区域实施作弊。

  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在加强惩处力度和技术投入的同时,彻底封堵舞弊空间,还要从根源上入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塑造公平诚信的考试体系,除了靠严格的法律法规之外,必须加快推进考试制度配套改革,例如尽快实行在一些地方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到的分期考试、多次考试,给考生更多机会。同时,要增强阅卷阶段的公正性和考试成绩发布的透明度。

  乔新生建议严格监管教师在出题的环节和评阅考卷环节的行为,管好两头,加强对考试中间环节的监督,防患于未然,才能使考试作弊者无处遁形。

  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虽然作弊入刑对于企图舞弊者形成了震慑,但惩处力度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建议对于舞弊行为严重者,除了刑罚外,还应与其今后社会生活的征信体系挂钩,一旦作弊,生活将处处碰壁。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2017年高考今起举行 全国940万考生将赶赴考场
· 2016年全国高考6月7日起举行 共940万考生报名
· 北京将迎来最严高考 作弊首次入刑最高判7年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