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各地高考
广州今年高考首次使用全国卷 采用指纹识别身份
2016-05-13  广州日报  

字体大小:

  日前,广州市高考安全工作会议召开,广州市招考办主任林洽生介绍,今年全市将设59个考点,较去年新增1个,全市共有1056名异地高考考生。此前,省考试院部署今年高考将首次启用身份识别系统和无线电作弊防控双系统,林洽生对此表示今年每两个考场共用一个指纹验证设备。

  林洽生介绍,今年全市共有65873人报考,较去年增加1282人,今年是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考的第一年,全市共有1056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报考。今年全市共设59个考点,比去年增加1个考点(黄岗中学)。

  在考务方面,今年最重要的变化是将首次采用身份识别,“我们会将每个考点考生的姓名、身份信息,包括指纹和照片,录入到官方验证设备里面,考生会先进行金属探测仪的检测,再进行身份验证,严防作弊和替考,做到人防和技防并举。”林洽生介绍,今年每两个考场(即每60名考生)共用一个指纹验证设备,除了身份验证系统和金属探测仪外,要求监考人员开考后,逐个对考生身份证、准考证和考生本人进行逐一比对验证,确保没有替考的现象。

  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从去年11月起实施,今年高考首次将“考试作弊”纳入《刑法》范围,涉及考试作弊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严厉防范打击违纪作弊确保普通高考平稳有序

  近日,广州市组织收视收听全国、全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随后召开市贯彻会议。受副市长王东委托,市政府副秘书长陶镇广出席会议。

  市贯彻会议指出,要认真落实国家、省的会议精神,确保全市普通高考安全平稳有序。要把安全保密工作当作高考第一要务,确保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考试环境综合治理,维护考试安全和秩序;严厉防范打击违纪作弊行为,切实严肃考风考纪。

  广州市有关单位负责人在市政府分会场参加会议,各区政府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在各自分会场参加会议。

  广州高考今年增加一个考点 异地高考生共1056人

  今年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考全面实施的第一年,广州共有1056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考生报考。记者在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今年高考全市共有65873人报考,与去年相比增加1282人。今年广州高考启用59个考点,新增1个考点。

  会议上,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通报了高考考务的三点变化,一是今年高考使用全国卷,试题试卷的安全保密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如发生试题失、泄密事件,其影响是全国性的。二是今年考生进入考场时除了使用金属探测仪进行检查外,还首次使用了身份识别系统,及时比对考生的照片,指纹等身份信息,严防替考。三是今年高考首次将“考试作弊”正式纳入刑法范围,涉及考试作弊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记者获悉,高考前期已经完成了体育艺术类美术科考试、英语听说考试、体检、空军招飞、南航、东航、深航招飞等工作。英语听说考试成绩日前已公布。

  据省考试院统计数字显示,广州考生英语听说成绩平均分高达10.02分,比全省平均分7.70分高出2.32分,优势明显,已连续六年保持全省第一。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全国1291万考生迎来2023年高考
· 今年高考结束了,高考未来再思考
· “硬核”科技元素贯穿今年高考语文试卷
· 又到一年高考时,应该让考生和家长知道高考的隐形功能了
· 加油吧,1078万考生
· 2021年高考时间公布 教育部要求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志愿填报指导
· 聚焦2020高考:今年高考题,看点在哪里
· 教育部 公安部联合指挥调度全国高考工作
· 防控常态化,高考如何战疫?
· 教育部: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做好2020年高考工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