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各地高考
甘肃省高考 两个“专项计划”发布
2016-04-14  兰州晨报  

字体大小:

  4月13日,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2016年甘肃省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和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实施办法》。广大考生需要注意的是,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虽然招录的都是农村考生,但招录范围并不相同。按照省招委会要求,各地要严审户籍资格,严防资格造假和违规录取。各有关高校对存疑的考生,要及时商请有关招生考试机构复核,坚决取消不符合要求的考生资格。

  高校专项计划 省内61个县区考生可报考

  2016年实施高校专项计划的院校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承担。甘肃省实施高校专项计划的区域为辖区11个市(州)的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市、区)及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等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报考高校专项计划的考生资格为:符合当年甘肃省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报名条件;考生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考生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考生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区)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报名申请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网址为http://gaokao.chsi.com.cn/gxzxbm)进行。4月6日至25日,考生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填写、提交报名申请信息。因考生信息填写错误而导致资格审核不通过,责任由考生本人承担。高考后、高考成绩公布前,有关高校对考生进行考核并确定入选资格考生名单等信息,在本校招生网站和平台公示。高考成绩公布后,省教育考试院组织有关考生单独填报志愿,单独投档录取,录取结果在有关学校和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公示。

  考生在本科一批G段填报志愿。高校专项计划设置一个志愿。6月下旬文化课成绩公布后,高校专项计划志愿与普通类第一次填报志愿同步进行。高校专项计划参照自主选拔录取办法和招生院校有关规定在本科一批G段进行录取。录取时,省教育考试院按照阳光高考平台公示的考生名单和考生志愿,按相关规定一次性向院校发放符合条件的考生电子档案,招生院校负责审核录取符合本校录取要求的考生,并及时退回未被录取考生的电子档案,以便考生参与本科一批所报平行志愿录取。

  地方专项计划 省内所有农村户籍考生可报考

  2016年甘肃省实施地方专项计划的高校是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兰州工业学院等。全省范围内具有农村户籍的考生均可报考。2016年甘肃省地方专项计划不再组织资格审核,以当年报名时采集的农村户籍信息为准。

  甘肃省地方专项计划单独编制。地方专项计划安排在提前批次D段进行。考生在提前批次D段填报志愿。地方专项计划采取“1+1”顺序志愿模式,设置“1个第一志愿、1个第二志愿”,每所院校可填报6个专业。6月下旬文化课成绩公布后,地方专项计划志愿与普通类第一次填报志愿同步进行。

  地方专项计划招生按照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投档。地方专项计划不征集志愿。如院校生源不足时,可按照考生志愿和成绩在批次控制分数线下40分以内(含40分)投档,确保招生计划顺利完成。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全国1291万考生迎来2023年高考
· 今年高考结束了,高考未来再思考
· “硬核”科技元素贯穿今年高考语文试卷
· 又到一年高考时,应该让考生和家长知道高考的隐形功能了
· 加油吧,1078万考生
· 2021年高考时间公布 教育部要求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志愿填报指导
· 聚焦2020高考:今年高考题,看点在哪里
· 教育部 公安部联合指挥调度全国高考工作
· 防控常态化,高考如何战疫?
· 教育部: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做好2020年高考工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