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高考频道首页
湖北高考招生政策出炉 2016年起将取消三本
2015-05-14  长江商报  

字体大小:

  2015年起录取批次和高考加分项目减少,自主招生在高考后举行

  4月9日,湖北省2015年高考招生政策发布。2015年湖北省高考招生政策主要有8大变化,除减少录取批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外,还调整了部分高考加分政策。同时,还规范了高校自主招生,停止省属院校自主招生等。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湖北省本科将调整为两个批次,2016年起湖北省普通高考将实行本、专科分段填报志愿。

  2015年减少录取批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 

  2015 年湖北省将减少录取批次。2015年,将艺术本科(二)和艺术本科(三)合并、将高职高专(一)和高职高专(二)合并。2016年将第一、二、三批本科三个批次调整为两个批次(2015年仍维持三个本科录取批次不变),为今后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从2016年起,湖北省实行本、专科分段填报志愿。即考生先填报本科批次志愿,本科批次录取结束后,再填报专科批次志愿。同时,从2016年起,我省普通高考使用国家统一命题试卷,我省不再自主组织语、数、外高考命题。

  2015年,湖北省除艺术本科(一)外,所有批次、所有科类全部实行平行志愿,以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

  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 

  根据国务院和教育部有关精神,2015年湖北高招将调整高考加分政策,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

  调整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加分对象仅限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考生,湖北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的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以及宜昌市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等10个县(市)。散居地少数民族考生不再享受加分政策。同时取消恩施州、十堰市、宜昌市五峰县和长阳县考生报考当地省属院校,神农架林区考生报考恩施州、宜昌市和十堰市省属院校在文化总分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的政策。

  此外,2015年湖北省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农村独女报考我省省属院校加分分值从原来的10分调整为5分。

  高职高专第二阶段录取时,录取分数线由高校确定 

  2015年,高职高专招生改革除了合并批次、实行平行志愿外,最大的改革就是进行高职院校多元互动录取试点。具体做法是:高职高专分两段录取,两段采取不同的录取方式。

  第一阶段:湖北省所有有高职高专招生计划的高校,在省统一划定的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上按平行志愿投档录取。

  第二阶段:平行志愿投档后,计划未完成的湖北省属高校经自愿申请同意后,进行多元互动录取试点,录取分数线由高校自主确定,报省招办审核备案后集中公布。多元互动录取实行“四统一”管理,即统一录取平台、统一操作规范、统一计划管理、统一信息管理。在多元互动录取期间,考生在填报志愿后,可以查看自己在所填报院校中的排名,如果排名超出该校计划数,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志愿,选择其他学校填报;高校可以在考生填报志愿期间,查看本校生源情况。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湖北高考开始阅卷 6月23日可查成绩
· 湖北省高考今日起进入阅卷 6月23日可查高考成绩
· 2016年湖北高考试点“刷脸”进考场
· 湖北高考加分优录政策收紧
· 湖北高考新政:农民工或产业工不高考可上大学
· 2013年湖北高考报名人数“五连降”
· 湖北今年高招政策7大变 所有批次志愿一次性填报
· 湖北“新高考”题型揭开面纱
· 湖北公布“新高考”方案 高校招生录取依据有变
· 湖北:2011高招正式开录 超七成考生可上大学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