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四川一高考生跳崖事件,谁之过?
2014-08-21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编者按:四川旺苍中学高三应届毕业生尚飞(化名)今年高考得了170多分,却向父母谎报470多分,超过录取分数线20多分。在外打工的父母喜出望外,特地从北京赶回家乡。面对父母,尚飞承认说谎,嚎啕大哭。虽有父母安慰,几天之后,尚飞还是选择了跳崖轻生。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热议,有人归咎于应试教育问题,有人谴责父母将他“留守”,忽略了他的内心世界,也有人批评学校没有给予学生充分关注……这是一个个案,但背后也有诸多典型教育问题值得深思。本期话题,我们邀请了两位专家,对此进行探讨。

  跨越城乡鸿沟高考不是唯一出路

  报道这一消息的媒体说,“我们关注尚飞的坠崖,不是因为他是高考的失败者或留守少年,而是因为他是一个沉默者”。这一角度不能说不合理,但我们更应深思的,是一个无意高考,也没能力高考的孩子,为什么非得走高考这座独木桥?

  尚飞的父母今年50多岁,常年在北京各建筑工地打工,挣的是血汗钱,只盼儿子能过上“城里人这样干净体面的生活”。与儿子沟通不多,基本上1个月1次电话,但只要儿子需要钱,他立刻就会打过去,“不多问,要钱就给钱,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孩子离世后,父亲反思说:“生怕儿子吃得不好穿得不够,却从来没问过娃娃在想啥”。

  尚飞虽然成绩差,但是在学校从不捣乱,最经常的状态就是沉默地坐在教室后排。沉默不等于没想法,尚飞有自己的微博,他曾在微博中感慨:“原来我孤身一人。好绝望……”“我悲哀的(地)发现,我与这个时空脱节了。”

  虽然只是片言只语,但不难看出,尚飞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毫无感觉,只是机械地走向高考的终点。当一切揭晓,分数说明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终点时,尚飞的人生也走到了终点。

  谁要是就此得出结论:“应试教育害人”,那就纯属皮相之论了。需要追问的是既然对学校学习没有感觉,尚飞和同尚飞一样的孩子,人生可还有其他路径可走,而不是非得“吊死”在这一棵树上?事实上,尚飞打工的父亲已经作了回答。

  不是为了求知,也不是为了探索未知,只是为了孩子能改变身份,跳出父母的人生轨道,“过干净体面的生活”。做父母的如此构想和安排孩子人生,不是他们视野狭窄,而是现实残酷。

  尚飞的姐姐早些年考取了省内大学,假定尚飞没有弃世,而是高考失败之后,走上和父母一样的打工道路。设想下,如果姐弟俩一起来到大城市,进没进过大学,立马会让两人的人生道路大相径庭:姐姐即便一时拿不到户籍,也会被列入“新XX人”,而弟弟只能接受“农民工”的称呼。近年来,有的地方推行“积分制”,非户籍人口按积分水平,享受相应的市民待遇。姐姐努力一下,达到入门线不是难事,而弟弟要想过线,比“登蜀道”还难。是城乡二元结构及其造就的居民和非居民两种身份,让父母不问尚飞其他,只要求“好好学习就行”,因为至今为止,对千千万万出身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上大学、改身份,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机会。

  接受教育是个人的权利,也是必经的成长阶段,但参加竞争性高考未必是每个孩子的“菜”。中国古代发明了给贫寒家庭孩子人生流动机会的科举考试,这很了不起。但远比科举制先发明,且意义更为重大的是“耕者有其田”的原则:愿意从事生产劳动的,可以在自己的小块土地上经营;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的,喜欢动脑筋从事管理的,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实现理想。这两条不同的道路适用于不同的人群,是中国传统智慧的杰出贡献。

  反而是到了今天,几乎所有家庭都把进大学设计成孩子唯一的人生道路。如此社会心态和背后的生活逻辑,才是让尚飞这样无法适应又难以摆脱考试的孩子,枯等高考发榜,一了百了。这哪里只是一个“沉默者得不到关心”的问题?被灌输了只有高考能改变命运的观念,而分数又已说明此路不通的尚飞,以坠崖表达了对现实的拒绝。

  说了那么多年的“教育改变命运”之后,对于那些无法通过教育实现人生改变的孩子,我们应该告诉他们什么?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顾骏 作者系上海大学教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全国1291万考生迎来2023年高考
· 今年高考结束了,高考未来再思考
· “硬核”科技元素贯穿今年高考语文试卷
· 又到一年高考时,应该让考生和家长知道高考的隐形功能了
· 加油吧,1078万考生
· 2021年高考时间公布 教育部要求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志愿填报指导
· 聚焦2020高考:今年高考题,看点在哪里
· 教育部 公安部联合指挥调度全国高考工作
· 防控常态化,高考如何战疫?
· 教育部: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做好2020年高考工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